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而言,更是通往自立、重拾自信的希望之门。从生存到发展、从福利到权利、从物质到精神,面对残疾人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市残联始终聚焦改善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提升残疾人幸福感,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着力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和最现实的问题,实打实做好这份帮扶事业。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深入推进,市残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截至目前,我市残疾人新增就业376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60%,在自治区位列第三。
电商赋能打开云端销路
成绩背后,是无数帮扶故事串联起的希望之路。
34岁的梁晶出生时便患有重度脑瘫,是一级多重残疾人,虽然言语表达不清、行动不便,但心智与常人无异,同样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10月,市残联与乌海市新华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开设新业态就业项目——
“参加完电商培训之后她变化挺大的,她自己有了能干的事情,有了实现价值的途径,我们也很欣慰。”梁晶母亲高兴地说。
市残联与乌海市新华职业培训学校的这一培训项目,目前已帮助2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辐射带动更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就业增收提供可能。
创业扶持激发自强动力
在乌达区新达佳苑A区有这样一家理发店,店主刘云山是二级伤残的残疾人。多年前的一场意外,让他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刘云山,凭借着一门理发手艺,艰难地撑起了生活的一片天。
刘云山的理发店价格比周边的理发店便宜许多。他虽然身体残疾,但凭借着精湛的理发技艺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和信任。每当有顾客前来烫发、染发,他总是全神贯注。尽管长时间工作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长期久站,让刘云山的脚踝不堪重负,逐渐变形、疼痛难忍,到后来甚至无法直立行走。2018年和2019年,他连续接受了两次大手术,在妻子的悉心陪伴与鼓励下逐渐康复,重新回到了他热爱的理发岗位上。
刘云山的就业经历,只是我市众多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市残联始终将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像刘云山这样有就业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支持与帮助。
市残联积极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创业,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竞争力。今年,我市共开设培训班13期,培训残疾人592人,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家政服务、保健按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