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映红民族团结之花

作为一支与人民群众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多年来,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扎根祖国北疆、无私奉献,与驻地少数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在一起,在逆火而行中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先后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和“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下辖3个消防大队、6个消防站,承担着全市消防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和其他灾害事故等应急救援任务。长期以来,全体指战员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方向,坚守“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使命宗旨,忠实履行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等职责,有效预防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主旋律的“谱写者”

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精心谋划,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相融合,多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主题党课,强化各族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头雁效应,以支部党建活动为纽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消防安全专题授课、实战化应急疏散演练、发放相关消防安全宣传手册、张贴消防宣传海报等活动,大力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该支队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先后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的杰出代表,其中,乌达区消防救援大队和滨河消防救援站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支队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为抓手,教育引导指战员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同时,将促进与辖区各民族交往和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消防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齐抓共建,积极引导全体消防救援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主旋律的“守护者”

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体系更加完善。从灭火救援到“全灾种”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经过转型升级,乌海市已建成重型化工救援专业队、轻型水域救援专业队、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绳索救援专业队等多支专业队伍,41支化工工艺处置队和1个灭火救援专家库,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消防救援队伍不断加强训战。乌海市组织化工、高层、水域、绳索、车辆事故、沙漠救援培训班20余次,135名消防员通过水域、山岳、地震、无人机操作等专业资质认证;先后开展支队级综合性多岗位练兵比武10余次,开展高层建筑供水测试、大型综合体联合演练、地震救援72小时拉动及水域救援等各类实战演练100多次,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以消防执法改革为契机,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工作格局,有力维护了全市火灾形势稳定。自改革转制后,支队圆满完成了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乌兰淖尔湖第二届冰雪冬捕节等安保工作任务,打赢了多次火灾扑救任务。

同时,乌海市消防救援队伍着力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围绕教育、文旅、民政等行业部门开展培训500余次,组织辖区重点单位责任人培训300余次;利用城市地标性建筑、260块LED大屏幕和社区宣传栏等,高频次播发公益广告。创新“5分钟消防宣传”工作模式,提高公众“四个能力”,打造“线下+线上”阵地,乌海市10万人下载了“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App;率先打造“主题消防公交车”,在三区全覆盖运营;推出乌海消防IP形象及文创产品,打造1个市级、3个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常态化开放队站,共接待群众5万余人次。多部门联合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区、进家庭”活动,全面营造“习惯安全、人人消防”的良好氛围。

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主旋律的“践行者”

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响应总队号召,成立“北疆蓝焰”志愿服务队,坚持把“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扎实开展消防入户宣传,消防隐患排查,社会救助等志愿服务,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持续为群众做好安全服务。

该支队紧盯基层指战员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办实事,制定出台《为基层办实事项目清单》,关注关心指战员身心健康,大力开展心理疏导、救济慰问、开设就医绿色通道、协调子女入学入托等行动。

在服务驻地各族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引领,注重融入消防特色,体现为民情怀。为孤寡和留守老人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建立残疾人“绿色通道”和“预约服务”机制;开展网上投诉咨询及审批办理,切实打通服务各族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帮扶一名老奶奶40年,帮助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贫困户宋和平售卖农产品,解读帮扶政策,鼓励其自力更生,感人故事被各级媒体纷纷报道,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团结汇聚力量,团结托起希望。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同心协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乌海大地常开长盛。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