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内蒙古美食,总离不开肉质鲜嫩、不腥不膻的羊肉;说起塞北特色风味,也少不了松软可口、滑嫩弹牙的黄糕。羊肉蘸糕正是这二者的组合,炖羊肉汤和黄米面糕搭配吃,富有嚼劲的金黄色素糕,配上入口留香的羊肉,其中又混杂着羊肉汤汁的鲜香,瞬间感受到咀嚼美食的快乐。作为西北独特的饮食文化,这口老味道既令人魂牵梦萦,又承载了几多乡愁乡韵。
在乌海市海南区美食风味一条街的南端,有一家伊盟羊肉蘸糕馆,店主樊永后制作羊肉蘸糕近30年,家族传承,手艺正宗,这道美食也吸引各地食客前来品尝。今年,樊氏羊肉蘸糕制作技艺被评定为第三批海南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我制作羊肉蘸糕的手艺是从母亲那儿学的。小时候逢年过节,父母就用石碾子将黍子磨碎磨细,经过和、搓、蒸、捣等工序,金黄色的素糕就做好了,喜欢吃油糕的还可以再炸一下。俗话说: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干力气活想有底气,吃糕最扛饿。”樊永后说,“那时候很少能吃上羊肉,过年时杀只羊,炖熟后用糕蘸着吃,是一年中最让人想念的事儿。”
20世纪90年代,樊永后和妻子来到了海南区,考察了饮食市场后,决定开一家羊肉蘸糕馆。要做就做最好的,凭着自小学来的手艺,再加上自己琢磨,樊永后的羊肉蘸糕一推向市场便受到欢迎,味醇浓厚的羊肉搭配软糯清香的黄米面糕,让人欲罢不能,回头客逐渐增多。
“要想味道好,必须食材好。羊肉,我选用的是阿尔巴斯山羊羯子,山羊羯子要喂够两年长出4颗牙,一只大概有40多斤重,这种羊肉质是最好的。糕面,我选用的是清水河产的黄米面,这里产的黄米颗粒均匀饱满、米色清新,碾碎后色泽金黄、质地细腻,蒸熟后香甜黏软、润滑可口。”樊永后告诉记者,“当然了,炖肉用的调料也是选的优品。”
羊肉切成寸方小块儿,清水下锅,水沸后撇去浮沫,下葱、姜、蒜和花椒,等一会儿撒把盐,铁锅炖40多分钟即可;糕面和好后上笼屉蒸,蒸得恰到好处时,翻倒在面盆中,趁热来回揉打,直至筋道成型,再在上面擦点儿油,切块儿摆盘,香味扑鼻。樊永后演示着羊肉蘸糕的制作工艺,整个过程干脆利索,看似简单却又很见功夫。
“随着这里工业产业园规模的扩大,来投资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南方来的宾客品尝完羊肉蘸糕这道塞北风情菜后,非常赞赏,有的甚至不远千里从我这儿下订单,让我做好后快递过去。”樊永后对记者说。
提起羊肉蘸糕,樊永后总是说不完的话语,色泽、品相、味道、口感……对每一处细节的追求都体现着工匠的精神。“饮食文化也是地方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我觉得羊肉蘸糕深受食客喜爱,其历史悠久的传统制作技艺也会有很强的生命力。”樊永后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