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乌海|市人民广场西侧的巨变

1992年市人民广场西侧。(市城市规划建设档案馆提供)

原海勃湾玻璃制品厂。(资料图)

2000年前后的海勃湾区人民路与黄河街交会路口。(资料图)

今市人民广场西侧。(赵荣 摄)

1992年拍摄的照片中,中间的三层白色楼房是当时海勃湾区工商分局的办公楼。时任工商分局教导员的郭智彬回忆,办公楼周围都是平房,照片右上方的两个烟囱所在位置是当时海勃湾玻璃制品厂的厂房,生产啤酒瓶、饮料瓶以及一些玻璃器皿,民间俗称“瓶子厂”。

据《乌海市志》记载,海勃湾玻璃制品厂1975年建成投产,前身为海勃湾市工程队“五七”家属制瓶厂。当时只有5台机器,生产小药瓶、鱼缸等产品。1977年通过技术改造,以生产输液瓶为主,当年生产棕色药瓶400吨,盐水瓶2400吨,创产值230万元。1978—1988年,企业长期亏损,产品滞销,开始转产泡花碱。1993年进行技术改造后,恢复瓶子生产。主产品玻璃瓶,有青科和普白科两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银川和包头。1994年出口蒙古国酒瓶200万支。

2001年后,随着海勃湾区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该片区域逐步拆迁重建。随着市文体中心、原乌海日报社办公楼、原乌海广播电视台办公楼、市交通局办公楼、鑫海小区、阳光万豪酒店等建筑的陆续交付使用,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取代了昔日低矮的办公场所和平房民居。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