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行动”献余热,桑榆非晚绽芳华。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志愿者队伍,持续推进银龄行动,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更是极大地鼓舞了老年志愿者。乌海市老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银发力量”正成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老有所为
发挥优势助力基层治理
“这两天如意小区17号楼更换暖气管道了,我们过去看看有没有漏水情况”“这条飞线搭在这儿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等这家人回来了我们去劝劝……”在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新苑社区有这样一支“小巷管家团”志愿服务队,他们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最初力所能及、服务居民的一个朴素设想,到发动志同道合的同志组建义务巡逻队,从开始的单兵作战升级为成团作战。如今,这支由平均年龄70岁的14名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年奔走在社区群众中间,用脚步丈量社区,用双手圈画“巷”往生活。
“小巷管家团”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按照“每日巡、随手做、及时报、经常防”的原则,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采买代办、助老扶弱,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答疑解惑、化解纠纷,垃圾清运、安全排查,惠民宣讲、防诈普及……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清单给予小巷居民体贴细致的家庭式关怀和管家式服务。十多年间,累计义务巡逻4750小时,劝阻不文明行为1000余件、消除安全隐患15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1500余件,宣传讲解惠民政策100余场,极大地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延伸了精准服务“触角”,夯实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基石。“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想继续发挥余热,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共同在家门口做身边好事,让我们的社区、小区越来越好。”老党员杨吉成说。
这是乌海市“银龄”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海市积极探索实施“银龄行动”,组织发动辖区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教师、医生等各个专业领域的退休人员和群众,通过搭平台、优服务、促共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矛盾化解、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社区服务和治理工作,实现“银龄”志愿者与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老有所乐
文艺活动添彩群众生活
在海勃湾区新华街道清泉社区,老年志愿文化队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例如擅长书法绘画的老人开设免费的培训班,教导社区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音乐舞蹈的老人主动组织秧歌队,为社区居民带来精彩演出,让传统文化在社区里生根发芽;他们还组成环保小队,定期清理社区垃圾,维护社区整洁环境。
每逢周末和传统节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曲艺、舞蹈、传统服饰走秀……这些节目给居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家门口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我已经在新城社区学习了很长时间,葫芦丝课堂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我现在能吹好几首曲子,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正在练习葫芦丝的居民谢开梅说。
为丰富辖区老年人文化生活,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将老年人文体活动组织日常化,免费开放社区图书室、书画室、科普室、能人沙龙,供老年人阅读、娱乐、休闲,与青少年老少结对,开展科学体验、绘画书法和剪纸茶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做到老人兴趣爱好有队伍、文化活动有去处、健身健美有设施、关心关爱有组织,使老人老有所乐。老年志愿者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老年秧歌队、老年书法协会等文体队伍,队伍以老年人为主体,结合传统节日与社区独特的文化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彰显地方风情的文化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效促进了邻里间的友好关系与深厚情谊,增强了社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与此同时,乌海市各镇(街道)、村(社区)积极挖掘辖区老年“能人”。“银龄”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一技之长,切实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遇到的“疑难杂症”。
老有所助
暖心服务共建和谐邻里
“志愿者们又来帮着打扫卫生了,真是太感谢了,隔三差五就来看我。”近日,“妈妈帮帮团”的成员来到社区困难户冯保全家,为他送去关心关爱。冯保全从小双腿残疾,前些年父母相继去世,平日里只有他一个人生活,因为行动不便,连买菜这样的小事都难以完成。于是,“妈妈帮帮团”隔几天就会去他家,收拾家、拉家常、送些生活必需品……冯保全心里十分温暖,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了。
说起成立“妈妈帮帮团”的原因,成员王义娥告诉记者,这些年受益于党的好政策,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就更想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我们这支队伍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已经有80岁。在家闲不住,就想发挥些余热,帮助有困难的人。”王义娥说。
自“妈妈帮帮团”成立以来,为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物买菜,上门做饭做家务、陪伴聊天,成员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着爱心。林荫街道海馨社区党委书记王玉静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像“妈妈帮帮团”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让社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而且还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在林荫街道,还活跃着一支名叫“银发宣讲团”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平日里,老人们走基层、进乡村、入企业、到学校,满怀激情地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内容。
今年79岁的肖挺喜是宣讲团的领头人。尽管头发花白,但他依旧充满干劲儿。
前些天,一场“感恩奋进跟党走,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作示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在林荫街道办事处会议室火热开讲。
台下,居民们认真聆听;台上,肖挺喜动情宣讲。宣讲内容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宣讲过后,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社区、学校、农区,哪里需要我们去讲,我们就去哪里。”肖挺喜告诉记者,为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他们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学习资料,时常到市、区党政办公室借阅相关文件,经常到市委、区委宣传部调取宣传资料。在每次宣讲活动开始之前,大家会聚在一起开个会,讨论确定宣讲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讲才能讲好。
同时,老人们还以文艺+宣讲的形式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和理论,通过红色歌曲、三句半、二人台、快板、京剧唱段等节目宣传党的理论。
目前,乌海市共有“银龄”志愿服务队42支、老年志愿者1010余名,累计服务各类群体15万人次。“结合乌海市养老助老服务发展现状,我们将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优势,积极搭建释放活力、展现风采的舞台,引领更多‘银龄’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和治理,助力基层善治迈上新台阶。”乌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王静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