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记者走进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塔楼林立、管道纵横、机器轰鸣,这家以生产白灰、电石为主的企业成立15年了,已成规模。在这里,传统产业呈现出数智化转型新气象。
在公司35KV六段无功补偿电力设备区,一台白色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绕着高压电区域巡检,它“摇头晃脑”,通过感应收集各种数据。
“这台5G智能巡检机器人使用热成像技术,能够可靠地代替人工进行巡检,可以将巡检的时间、线路和每一个测点准确无误地根据巡检情况传输到后台,有异常会自动报警提示。”电气运行技工班员工赵帅介绍说,“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要巡视3次,每次50分钟左右,如果没电了,自己会回到充电站充电。”
在生产区电石炉前,智能出炉机械手自动完成一系列出炉作业,炉眼打开后,一锅装满熔岩般火红的电石液出炉。“电石炉温度超过1000℃。公司用智能出炉机械手替代炉前工,我们坐在中控室里按动电钮完成生产流程,安全、智能、高效。”公司技术管理人员邓延超对记者说。
中控室是公司生产运行的大脑。在这里,工作人员正通过中控显示屏和平板电脑传输分析数据、指挥生产,产品的生产调度、仓储情况、数据集成等各个流程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公司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数字化车间建设为支撑,使得企业生产管理更高效、成本更节约,通过不断‘嫁接’‘扦插’等方式,植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发出‘新芽’。”邓延超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