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迸发活力 激发农区发展活力

从现代化蛋鸡养殖标准化的不断提高,到首批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成功;从农家面粉变成消费者馈赠亲友的特色伴手礼,到羊肚菌、沙漠灵芝实力“出棚”走向全国;从葡萄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到乌海葡萄品牌进一步擦亮叫响……放眼今日之乌海,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近年来,我市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赢得了市场和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葡萄”成为增收致富黄金果

金秋时节,在乌海葡萄酒庄园、葡萄种植区、葡萄公园等地,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颗颗晶莹剔透,散发出醉人的芬芳与淡雅的香气……

最近一段时间,正是乌海葡萄采摘上市的时节,记者在海南区黄河村采访时看到,葡萄种植大户王胜云和工人们一起把摘下的新鲜葡萄装箱打包。“这些包装好的葡萄都是提前预订的,大家都觉得我们的葡萄品质好,一到中秋节,一箱箱葡萄成了走亲访友的不二选择。如今‘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量可观。”王胜云说。

黄河村的葡萄种类多、品质好,近几年,名声越传越远,村里葡萄收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王胜云的组织带领下,黄河村民小组成立了合作社。全村100多户居民,基本家家都种葡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千亩,年产量65万公斤,农户家庭收入逐年提高。

依托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我市全力推进葡萄产业走规模化、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葡萄产业发展进入提质升级快车道。

2008年,乌海葡萄成为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2015年,乌海葡萄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

2019年,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2020年,我市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3年,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价“乌海葡萄”品牌价值达18.03亿元。

乌海葡萄的成功“出圈”,成就了乌海“葡萄之乡”的美誉。

目前,全市葡萄保有面积2.25万亩,产量836万公斤,其中鲜食葡萄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533万公斤,产值1.3亿元;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35万亩,产量303万公斤,产值0.2亿元。

全市涉及葡萄种苗培育、种植、加工、贮藏、流通、休闲农业等链上企业达46家,其中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葡萄酒最大年生产能力达1.43万吨,居自治区首位。

全市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最高年接待游客量20万余人次。建成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4个,年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超亿元。

小葡萄”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硬核”力量。

“小鸡蛋”成为乡村振兴新亮点

每天上午,一辆辆满载着鸡蛋的小货车从位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渡口村的保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驶出,这些鸡蛋被送到我市各大超市及周边地区。

渡口村位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北部,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109、244国道穿村而过。广袤的土地,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渐孕育出渡口村的特色产业,3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保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期项目3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建成,2021年,这家公司建设了二期4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无公害鸡蛋5000余吨,禽肉近700吨。鸡蛋供给量占全市蛋类需求量的52%。

近日,记者走进该基地一睹现代化蛋鸡养殖企业的风采。12栋白墙蓝顶的现代化鸡舍错落有致,70万羽蛋鸡在此“安居”、产蛋。一枚枚新鲜的鸡蛋通过自动捡蛋系统从一栋栋鸡舍“走”出来,再“搭乘”2条中央集蛋流水线被直接输送到库里。随着传输装置不停地循环,自动装托机精准抓取鸡蛋完成装盘打包。整条鸡蛋生产、包装自动化流水线一气呵成。

为了让蛋鸡养殖项目受益更多人,该公司还将鸡粪加工成有机肥,以低价出售给当地农区居民,然后再将农区居民种植的玉米买回来加工成鸡饲料。在用工方面,公司也是优先选择周边农区居民。除此之外,公司还以土地租赁的方式,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

2021年,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鸡肉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2年,该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龙头企业。一枚小小的鸡蛋不仅带动了当地蛋鸡产业链建设,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智慧与活力。

 “小对虾”助力盐碱地焕发新生

盐碱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是我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1600亩闲置盐碱开展的特色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8600万,包含室外养殖池和淡化育苗车间。每年夏秋交替季节,本地及周边地区市民都能吃上新鲜的“巴悦八”牌南美白对虾。

一棵树村毗邻黄河。由于地势较低,灌溉水易进难出,一棵树村约五分之二的耕地成了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如何让盐碱地变废为宝,水产养殖是一条新路子!

经过反复论证,一棵树村开挖养殖池后,周边地下盐碱水迅速汇集,形成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再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模拟出海水的生态环境,海产品就能够“安家落户”,健康生长。

2021年,内蒙古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武丽承包了村里1600亩闲置盐碱地发展盐碱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通过构建棚塘接力模式,让难以种地的盐碱地,变成了天然对虾田。

4年间,一棵树村的盐碱地利用率从零变成了100%,利用盐碱水发展养殖产业蔚然成风,“小小对虾”也让盐碱地成为乡村增产增收的“潜力股”,产业发展的 “聚宝盆”。

如今的乌海,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活力迸发,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区发展活力。

丰收节里话丰收。不同的收获,同样的幸福。乌海田畴沃野,“丰”景正好。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