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乌海市农牧局举办2024年全生物降解地膜验证评价工作现场观摩会,市农牧局、市农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三区农牧水务局、乡村振兴建设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40余人参加。
乌达区农牧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比验证工作于今年4月启动,项目地点位于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示范区域800亩,试验区域5亩。试验内容是把4种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划分为18个小区,和普通PE(聚乙烯)地膜进行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地膜降解程度等方面的对比验证。
乌海市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4月至今,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了填埋试验设计、试验地残膜检测、参试地膜裁剪、试验地覆膜上机试验、残膜清洗和称重、填埋地温仪、地膜降解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填埋试验定期取膜等工作,观察不同种类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田的应用效果,探索适宜自治区推广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新品种,为内蒙古全生物降解地膜推荐产品名录提供数据支撑。
地膜作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材料,在我市已经推广应用了30余年。然而,过去的地膜多为PE(聚乙烯)材质,残留在土壤中会影响作物生长、污染环境。2023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施行,进一步强化农膜污染防治法治保障。
为解决历年使用地膜残留问题,市农牧局先后制定印发《乌海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乌海市2024—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实施方案》《乌海市地膜清底行动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全市地膜回收率及秸秆综合利用率逐步达到100%的目标,确定了残膜清底、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秸秆深翻粉碎还田等9项举措,为实现两个100%完善保障机制、促进粮食产能和提升农产品供应能力奠定基础。
2023年至2024年,自治区下达我市的地膜回收率指标为84%,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1.6万亩。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工作,超额完成自治区所下达的任务指标。
截至目前,我市正在逐步完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网络,针对重点用膜区域布设监测点位,持续开展例行监测,常态化开展地膜执法监管。同时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力度,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缓解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