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茂盛 空气清新 绵绵秋雨让绿意更浓 气象部门详解连阴雨成因

秋雨绵绵,润物无声。今年立秋以来,我市阴雨天气接连不断。乌海市气象局数据显示,仅9月1日至18日,乌海市已出现13天的降雨天气。据气象观测站数据统计,8月21日至9月18日11时,全市累计降雨量65.5毫米(海勃湾区千里山站)~147毫米(海勃湾区甘德尔山)。乌海国家基本气象站飞机场站总降水量为78.5毫米,是常年同期均值(8月下旬至9月中旬34.7毫米)的2.3倍,较2023年同期多63.3毫米。
绵绵秋雨是否让甘德尔山绿意更浓?对于平日里浇水还需精打细算的护林员来说,一场场秋雨是否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对于降雨天气,气象部门有什么看法?

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绿意浓。

雨后林区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秋日的甘德尔山很美,连绵的绿色犹如绿毯一般从山腰倾泻而下,直至乌海湖边,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天然氧吧。连绵的秋雨过后,甘德尔山的绿色被雨水洗刷得分外青翠,植被吸饱水分拼命生长、就连蘑菇也冒出了头……行走在东景观路上,空气中湿气混合着泥土的味道,沁人心脾。
9月18日,记者在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东景观路沿途看到,有不少市民前来一睹雨后林区的优美风姿,有的忙着打卡拍照,有的采摘新鲜“出炉”的蘑菇。市民刘士和拎着采摘了半袋子的蘑菇穿梭在茂林间,寻找着下一个目标。“我昨天到山上转悠,看到不少人在林间找着什么,一问才知道是雨后长出了蘑菇。我也准备摘点儿,回去焯水后,用盐腌着吃。”他说,“我老家在辽宁,山上的野生蘑菇基本都认识。”
市民刘乐平和妻子一边在林区“打卡”,一边骑着电动自行车欣赏着沿途风景。“雨后的林子里草木茂盛、空气清新,比平时更漂亮,我们在这里还见到了羊、兔子等活动过的痕迹,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他说,“我们是来乌海打工的,参与这里的城市建设,也见证了甘德尔山多年来的变化。这里真的是太美了。”
市民王女士一边和朋友视频通话,一边指着身后的甘德尔山说:“你看到了吗?这次雨后,我们的山更绿了,景色更美了。你再看看,这一箱子蘑菇都是我俩刚采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和喜欢登山的朋友相聚,得知连绵秋雨后的甘德尔山上植物繁茂,较高的山坡上长出了不少绿色,不论远观还是细看,都呈现出与往常不同的动人景象。“我一边赏景,一边拍视频,把这高兴的事儿分享给更多的人。”她笑着说。
自2005年以来,我市启动甘德尔山和白独贵湾沙源治理项目,成百上千的绿化人前赴后继,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推进荒漠化治理。曾经的风积流动沙地白独贵湾被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取代。十几年来,治沙者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续写着乌海人治沙植绿的“三北精神”。连绵的秋雨,又让这个传奇变得更加壮美,连绵的绿色泛着淡淡的光,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林业管护科副主任刘永胜表示,随着雨水的增多,林区的蘑菇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生长,大多数是无毒的可食用蘑菇,但不排除毒蘑菇,市民切忌盲目跟风,以免发生意外。
连绵秋雨成植被及时雨
“作为护林人,我们既希望下雨,又怕下雨。有了雨水,能够浇灌林地,水库也会有足够的储备水。但大雨天山洪多发,大家又担心水库超荷载溃坝,洪水流至东景观路会冲毁路面。”刘永胜说,每当气象部门发出暴雨预警时,他所在的团队不仅要提前清空水库库容,还要协调调集铲车、挖机等机械车辆守在林区各处,工作人员有的在景观路与山沟交汇处观察水流量,有的在监控屏幕前实时汇报水库库容情况……
今秋阴雨连绵,持续了半个多月之久,让人欢喜让人忧。刘永胜介绍,甘德尔山海拔1320米至1240米段曾是人工浇水的范围,为了让原始植被自然生长,近些年的浇水频次逐渐减少。2023年仅浇了3次水,2024年一次水都没有浇。“今年春季和夏季降水少,山体植被生长缓慢。从8月9日开始,一场场的降雨染绿了整个甘德尔山山体。”刘永胜表示,坊间流传“雨水滋生了很多没有见过的植物”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很多视频中人们没有见过的植物,其实护林员都见过,如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沙霸王、锦鸡、骆驼刺、蒙古莸、沙蒿等原始植被,在没降水之前,它们长势并不茂盛,降雨让其变得枝繁叶茂、根系强壮发达,更有利于来年的生长;同时,一些裸露山体上也长出了植被,这是因为雨季之前刮风,一些植物的种子散落到土地上,恰逢这场及时雨,让种子有了萌发、生长的条件。对于大面积需要浇水的林区植被来说,浇水仅仅是浇在根部,上部的枝干、叶片等属于蒸发状态;降雨后,充足的雨水为植被全身补足了水分,清洗了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来年的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林区绿色蔓延、葱葱郁郁、空气清新,且长时间的降水还降低了林区的养护成本。”刘永胜说,降雨时,我们需要及时降低蓄水池的库容,以便能够吸纳山洪水,否则山洪沿山体倾泻,对东景观路有很大影响。此外,大范围的降水使得林下植被野蛮生长,会加重今冬的防火任务。
工作人员王三梅指着桧柏告诉记者,树木靠近根部长出的枝条既影响植物上方吸收营养,又有火险隐患,而在秋末冬初,林区灌木的地上部分变得枯黄,火险隐患也会增加。8月9日我市大范围降雨后,管护科工作人员便开始林区的平茬、提干、清理等工作。“这次的长时间降雨后,林下的草木生长了20厘米左右,我们又要开展新一轮的防火清理工作。”她说,“11月15日至第二年4月15日是林区的重点防火期,我们必须赶在11月15日前清除所有林下的植被和可燃物。”
刘永胜介绍,对于防火,林区内配备有两辆森林消防指挥车,两辆常年储存着20吨水的水车以及其他灭火设施。“天冷后,水车停放在有供暖设施的车库中,以备不时之需。工人需要加大巡查力度,或步行,或骑电动自行车,或驾车带着铁锹、灭火扫帚等进行全方位巡查;同时在林区的执勤点配备灭火器、铁锹等灭火设施;山上的监控室内,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盯着;所有人员的手机要求24小时开机。”刘永胜坚定地说,“不同的季节,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林区。”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雨集中
据市气象局数据,2024年1月1日至9月18日10时,乌海国家基本气象站飞机场站总降水量为171毫米,较常年同期均值(1月至9月上旬140.1毫米)偏多22%,较2023年同期偏多108.9毫米,多1.8倍。今年4月1日至9月18日10时,全市降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且降雨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累计降雨量海勃湾区为164.6~322.3毫米,乌达区为257.9~297.1毫米,海南区为199.7~359.2毫米。
“8月下旬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不断西伸北抬,在40°N附近长时间盘踞,并且时常南北摆动。”市气象台台长张洪杰介绍,当我市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时,气温升高,储存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当副热带高压略有南退时,我市位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向我市输送水汽。目前我市正值夏秋季节交替之时,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冷暖空气交汇则形成我市连日来的多阴雨天气。2023年同期,副热带高压发展程度弱,西伸北抬脊点偏东偏南,对我市影响较小,因此降雨偏少。
市气象台副台长殷宁潞表示,8月下旬以来,我市持续多雨,土壤含水量高,衍生灾害风险增加,需关注降雨叠加效应和灾害滞后性可能引发的衍生灾害;且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我市发生农田渍涝和秋收连阴雨风险增高,在此时节,大田作物种植户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秋收进度;同时,降雨期间道路湿滑,能见度低,外出市民应注意交通安全;降雨带来的降温易诱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市民应格外注意。
“今年,乌海市气象局抢抓有利天气形势,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开展地面火箭增雨作业5点次,发射火箭弹15枚,地面烟炉增雨作业40点次,燃烧烟条85根。同时积极协调宁夏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开展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9架次,乌海境内飞行共3小时30分钟,燃烧碘化银机载烟条31根。”殷宁潞说。
殷宁潞介绍,9月20日至21日,我市最低气温将下降到8℃左右,从20日起,影响我市近一个月的连阴雨结束,冷空气活动频繁,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

工作人员正在分析气象云图。

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