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平:以奋斗之帆 助力企业远航

每天8点,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正集团)乌达化工机修分厂维修工刘海平总会准时出现在厂区,以耐心细致的设备巡检开启一天的工作。

一顶安全帽、一身工作服、一个工具包、一台对讲机、一个记录本,全副武装的刘海平穿梭在钢铁“森林”中。登高爬梯,他身手敏捷、如履平地;巡检设备,他“望闻问切”,面面俱到——跑冒滴漏、异常震动、机身过热等异常状况都难逃刘海平的火眼金睛。

纵横交错的管廊、数百台生产设备、成千上万的阀门配件,面对这些冷冰冰的“铁家伙”,刘海平却亲切地称之为“老朋友”。只见他走走停停,一会儿记录测温数据,一会儿拿出工具拧紧阀门,认真地为设备进行“健康体检”。

“现在虽然有智能巡检系统助力,但人工巡检时依然要保持眼尖、耳灵、腿勤、心细,不同设备的安全运行参数必须牢记心间。”这是刘海平总结的设备巡检工作经验。

时间接近9点,刘海平完成设备巡检工作,回到机修车间,准备检修备用设备。

在车间,刘海平有好几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检修替换下来的各种规格和型号的损坏件和修复好可以使用的零部件。刘海平对每个零部件、每台设备都视如珍宝。他的检修原则是:替换下来的零部件能不浪费的就不浪费,修一修还能派上用场。

他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刘海平总结说:“加工改制的过程一是能练手感,夯实锉、敲、钻等钳工基本功。二是能养成创新思维,通过技术改造让废旧零部件再利用,实现‘起死回生’。”

钳工常被称作“万能工种”。刘海平就是在不断苦练“笨功夫”的过程中持续精进技艺,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机械加工无法达到的精度,练成一手绝活。

刘海平2006年进入君正集团工作,在钳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刘海平认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企业的转型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君正集团各分厂区纷纷引进技术领先的大型化技术设备,创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各种传感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公司每引进一台新设备,刘海平都要全身心参与设备安装全流程。他组织班组职工根据说明书认真剖析各类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吃透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后再进行组件、部件装配、调试、检验和试车等步骤。

工作期间,刘海平积极参加君正集团、我市和自治区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技能,以学促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君正集团历届技术比武大赛奖项获得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市级金牌工人、市级技术能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路走来,刘海平深耕装配钳工领域18载,载誉无数,收获满满。

“获得荣誉的背后,是我赶上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时代。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做好传帮带,让更多职工以奋斗之帆助力企业远航。”刘海平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