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打太极拳的爷爷奶奶、运动养生的大爷大妈、嬉笑奔跑的稚子顽童穿行其间,享受运动的快乐,唤醒身心活力……近年来,“公园城市”的开放共享理念正引导越来越多开放空间与自然资源相融合,让乌海运动场所愈发丰富多元。而“出门可达”的便利性,则让随时随处开展“轻运动”成为可能。
篮球架下你争我夺。(摄影:张靖爽)
每天,乌海市人民公园的运动场地一大早就被“抢占”,或是踢五人制足球,或是篮球架下你争我夺尽情挥洒汗水,或是在乒乓球台前一展身手,在跳跃、挥拍中释放活力,燃烧卡路里;在滨河生态园,轮滑少年、骑行者随处可见;青山翰墨园里篮球场上人头攒动,健身步道上随时可见你追我赶的身影,虽然汗水一次次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运动带来的喜悦。
“以前想要去近一点的户外场地运动,得到两公里外。现在出了家门就能到公园里打球。”居住在乌海市运动公园附近的市民方国良表示,自从家门口有了运动公园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高颜值的场地和位于家门口的便利条件,给他和邻里街坊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
球场上“针锋相对”。(摄影:张靖爽)
运动场地嵌入公园,在城市绿地氧吧中锻炼健身成为公园的特色,更让乌海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与动力。
“我不知道这里曾经的模样,但现在这个时尚遛娃、运动胜地无疑是让周边居民都乘兴而去的。”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德顺祥庭小区的王越说,这里有着完善的全民健身功能,是集篮球场、羽毛球场、沙池、秋千等游玩运动设施于一体的休闲运动空间。她每天下午都会带孩子来运动一下,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
“今儿天气不错,老地方走起来!”乌海市市民柳青梅在微信群里发完信息,十几分钟后,大伙儿就聚齐了。柳青梅说的“老地方”是海勃湾区乌珠穆主题公园。“一开始我们在小区健步走,但场地属实不够大,也怕扰民。这几年,公园不断改造,不仅地方宽敞,景色也好。在这儿锻炼身体,心情美美哒!”从健步走到打羽毛球再到踢毽子,柳青梅几乎每天都在公园与姐妹们乐享运动时光。
认真习练每一个动作。(摄影:张靖爽)
每天一大早,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狮城小区的李苗子就会来到法治公园的小空地上,踢踢腿、抻抻筋,一番热身运动过后,开始打太极拳。
“我练拳已有十来年了,这已经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生活内容,守着公园这么个运动场,别提多方便了。”李苗子说,“如今的公园,经过改造,漂亮不说,还专门铺设了环园路,运动场地也更加宽敞,周围更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在这里运动真的很舒服。”
“身体前移、手腕发力、回击旋球……”在乌海市人民公园的乒乓球场地上,13岁的田浩林小朋友正与球友切磋。“我儿子每天放学后都会约两个好朋友来公园打会儿乒乓球,一是为了放松身心,二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且,我家就在这附近,孩子打一会儿球回家正好吃饭,很方便。”田浩林的母亲吴彩霞说。
乐享健身器材运动感。(摄影:张靖爽)
在乌海市人民公园乒乓球台旁的健身器材区,记者看到有人正铆着劲拉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有人在太空漫步机上挥汗如雨,还有人在划船器上不停拉练……
“我几乎每天都会在这练一会儿。”乌海市人民公园附近的居民张淑贤说,“这里器材全、离家近,既能锻炼身体,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我每天清晨来这锻炼一次,傍晚带家里的老人孩子再来一次。”自从乌海市人民公园健身区域完善后,陈志强一家三代人就是这里的常客。
“公园的适用人群可覆盖老年人、青壮年、儿童,实现全年龄段运动。”据陈志强介绍,公园除了有适合年轻人运动的各种体育设施,也有适合老年人的锻炼场地,还有适合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
无论是充分利用“金角银边”“街头绿地”的巧妙布局,还是推动存量土地“变废为宝”,作为乌海市“15分钟健身圈”的重要环节,“公园+运动”模式正在不断“圈出”幸福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