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是很多市民首选的交通工具,价位合适,骑行方便。骑行上路,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这时安全头盔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自2020年6月1日起,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求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上路必须佩戴头盔。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头盔的重要性,将戴头盔视为应付交警检查的工具。
针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的情况,记者来到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了解情况。
“经过治理,很多人已经有了戴头盔的意识,但确实也存在应付检查的情况。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其实会把头盔挂在车把上或者放在车座下的收纳区,发现有检查再戴,这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海勃湾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王昊说。
近年来,我市交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媒体平台曝光不佩戴头盔行为、公开部分交通安全事故,多措并举增强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的意识。然而,依旧可以看到不少电动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头盔。
在一些电动自行车与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重伤、送医死亡的情况也不少,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骑乘人员几乎都未佩戴安全头盔,有时交警还能在现场发现骑乘人员携带却未佩戴的头盔。
王昊至今对曾经处理过的一起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印象深刻。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未佩戴头盔且酒驾。事故后,他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因为大脑受损,性情大变,且伴有很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他还是幸运的,起码保住了生命。”王昊说,“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事故,骑乘人员头部受伤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多以后脑、面部着地为主。这一类事故,会导致骑乘人员严重的颅脑损伤,重者则会直接致命。因此佩戴头盔真的可以保命,千万不要有侥幸和应付检查的心理。”
相似的故事不同的结局。今年8月1日,我市居民温女士在海勃湾区遭遇交通事故,温女士直接飞了出去头部着地。幸运的是,事发时,温女士戴着国家标准认证的头盔。经医院诊断,温女士左臂轻微脱臼,脑震荡,面部挫伤,但是所有伤势均未伤及生命。“这次真的是头盔救了我的命。我戴着头盔,还造成了脑震荡,如果不戴头盔,后果不堪设想。”温女士说。目前,经治疗,温女士已经出院,回家休养。
温女士一直有佩戴头盔的习惯。“以前没有要求戴头盔时,我冬天也会戴头盔保暖。后来有了要求后,我就一年四季佩戴头盔。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戴头盔的重要性。也希望我的故事,让更多的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意识到头盔的重要性。”温女士说,她已经下单重新购买了质量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的头盔。
在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检查中,交警还发现两个较为常见的问题,佩戴非正规头盔和不正确佩戴头盔。“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很多人戴的都是安全帽,而非头盔,其实安全帽和头盔是不一样的。安全帽预防的是头顶有东西掉落导致的事故,无法保护后脑、面部等易受伤部位,而头盔则是保护整个头部。所以一定要购买有国家标准认证的正规头盔才能起到防护作用。”王昊说。佩戴安全头盔,要购买合适规格的头盔,同时要系紧系带,保证头盔牢固戴在头上,在遇到意外事故时头盔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此,交警提醒,“头等大事”别侥幸,正确佩戴安全头盔,是为生命增加一份保险,请广大市民时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骑车出行时佩戴好安全头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