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至9月是乌海市的防汛关键期。为确保汛期安全,乌海市各部门时刻绷紧弦,打好“主动仗”,从人员、物资等多方面做足准备,织牢紧织密防范、责任、安全、管控“四张网”,抓紧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夯实基础 织密“防护网”
近日,乌海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滨河乌海市政所副所长王文利拿着手机查看各排涝泵站的情况。“泵站水位、运行电流等各项指标均正常。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就能查看排涝泵站情况,解放人力特别方便。”王文利说。
据了解,乌海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滨河市政所共管辖6个排涝泵站。2019年以前,海达街公铁立交桥(南立交桥)、海北大街公铁立交桥(北立交桥)不设泵站,通过自流方式排涝,通达桥有排涝泵站但是管道容量已不满足使用条件。随着城市气候变化,排涝能力不足情况显现。发现问题后,乌海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通过增设泵站、管网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强排涝能力,避免大雨天气导致城市内涝。现在两处立交桥均增设泵站,通达桥管道改造满足泵站使用需求,甘德尔公铁立交桥建设排水量6000吨的排涝泵站满足需求。此外,对于一些低洼路段,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滨河市政所也进行了管网改造。
“现在,遇到雨水天气,大部分桥洞都是可以正常通行的。由于排涝泵站排水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雨大的话可能会出现短期积水,但是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影响。”王文利说。
海勃湾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也通过实施改造工程减少城市内涝。
在海勃湾区很多路口可以看到城市内涝积水监测仪,仪器上显示水位深度、是否能够正常通行、天气、风向等数据。“我们在人民路立交桥、建设路立交桥等区属管理的5座立交桥下安装了10套内涝积水监测仪,对海勃湾区内的易积水点进行重点监测。内涝积水监测仪和桥下的最低点水位相连通,雨季可以让往来车辆、行人实时了解到桥下的水位情况,当水位低于20厘米时,电子屏显示绿色字体的‘正常通行’,水位20至30厘米时显示‘缓慢通行’,超过30厘米则显示红色字体的‘禁止通行’并发出警报,提醒行人不要涉险。”海勃湾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潘瑞远说。
不光是对市民做出提醒,今年,海勃湾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还积极开展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对城区内的立交桥等易涝点进行泵站升级改造,更换水泵、雨水管,增强雨季排水能力。
在黄河街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铺设管网,挖坑、下管道、填埋,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井然有序。“往年一下雨,就会有大量雨水从东山及附近街区沿路汇集到黄河街,给群众的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我们今年重点改造该路段,考虑到这条街及周边有多所学校即将开学,目前,我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开学前完成主干管的施工。”潘瑞远说。
近年来,乌海市、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均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通过新建雨水系统、提升泵站排水能力等措施,显著增强了城市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排水效率,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减少了因内涝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排查隐患 筑牢“安全堤”
近日,乌海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康乐社区,将雨衣、雨靴等防汛应急物资送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增强基层防汛应对能力。
另一边,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东与新丰村工作人员开展了河道巡查,检查河道是否有堵塞、异物等情况,清理河道垃圾,确保行洪安全。巡河开始前,王东打开手机“河长通”App打卡确认,巡河结束后,系统自动上传确认。“千里山镇位于黄河河道附近,且辖区有千里山水库,我们的防汛工作已形成固定体系,每个村(社区)的防汛物资均准备充分。每天都有值班人员,如果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居民安全。”王东说。
据了解,为确保平安度过汛期,乌海市防汛办组织开展“全覆盖”防汛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增加防汛物资储备。乌海市、区两级防汛办均与相关物资供应部门签订抢险物资供应和抢险机械调运协议,定期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全面梳理并定期更新,乌海市现有防汛应急物资50多种、10余万件,并做到专库存放、专人保管,确保应急供应。
开展“全覆盖”防汛隐患排查。结合乌海市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市防汛办组织应急、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对行洪河道、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点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汛期全市河道畅通。
加强会商部署,全力做好应急抢险工作。乌海市防汛办积极调度各区、各成员单位,发布雨情、水情、道路交通等各类信息,气象、水务、交通运输、交管等部门在降雨期间每小时发布雨情、水情、道路交通等信息,交管部门对积水路段及时进行交通管控。乌海市防汛办组织各防汛重点单位开展雨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给相关单位,要求立即整改。
队伍建设 打造“平安伞”
近日,乌海市多次出现暴雨天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市民被困的情况。乌海市消防救援力量迎难而战,多次救群众于危难。
8月8日,海勃湾区运煤专线一私家车涉水通行时被困,雨水迅速灌入车内淹没车座。被困司机不敢盲目下车,于是打电话求救。
海勃湾区消防救援大队光明路特勤站的消防员立即出动,到达现场后做好安全措施,携带救生衣涉水靠近被困车辆,将安全绳固定在车上,给被困人员穿好救生衣后,将他护送至安全地带。
据了解,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目前组建了1支支队级救援队、3支站级救援分队,拥有水域救援装备大小橡皮艇、冲锋舟10余艘,水域救援装备5000余件套,构建了“布点合理、反应灵敏、装备精良、技能娴熟”的抗洪抢险专业力量体系。训练紧贴实战要求,设置快速集结、绳索救援、舟艇行进、洪涝救援等实战科目,进一步提升了抗洪抢险救援队实战能力。
此外,乌海市还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通过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微信群和乌海市气象预警信息群及时接收各类预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乌海市、区防汛办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管理部的要求,乌海市在三区“五镇十五办”增设灾害信息员,实现灾害信息员A、B角全覆盖,截至目前,乌海市共有232名灾害信息员。同时,积极开展培训,累计培训220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查摆汛期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地质灾害易发区、景区、城区易涝点等防汛安全‘重点、难点、险点’,全面查险除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动态掌握风险隐患,落实防灾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乌海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科陈乐乐说。
链接:
学会自救很关键
汛期,强降雨增多,易出现雷暴、 大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还易引 发内涝、山洪等灾害。在这样的情况 下,学会科学避险是关键。
居住在山地、地势低洼地带等重 点防范区域的居民要对房前屋后进 行检查,留心附近地势。城镇居民要 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汛物 资,随时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 的预报。
暴雨洪水发生后,尽快将消息传 递出去,及时开展自救互救,避免人 员伤亡。在紧急情况下,果断放弃财 物尽早逃生。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 不要强行过河。发生暴雨洪水时,行 人要远离高压线路、电气设备等危险 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如被水围困,情况危急时用通信 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 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 信条件的,可以通过挥动颜色鲜艳的 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 出紧急求助信号。落水时,寻找体积 较大的漂浮物,采取自救措施。
如在开车时遇到突发暴雨洪水, 车主要判断路面积水的深浅,主动绕 开积水低洼路段,不要试图单独穿过 被积水淹没的路段。遇到特大暴雨, 待在车里躲雨很不安全,应到室内躲 避。万一车辆在涉水过程中熄火,水 没有没过车窗时基本不会有生命危 险,这时切忌重新启动发动机。如车 辆已经落水,应迅速辨明自己所处位 置,保持面部尽量靠近车顶以获得更 多空气。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并打开 电子中控锁,如果无法解开,迅速利用 安全锤带的刀子或尖锐物品割断安全 带,利用就近侧门逃生。如果车辆已 经断电,无法打开车门和车窗,可尝试 用安全锤、车内灭火器或高跟鞋等类 似尖锐物品砸开车窗。车窗及天窗的 四角和边缘比较薄,应尽量敲击玻璃 边缘,同时注意不要被玻璃划伤。成 功砸开车窗后,做一个深呼吸,然后迅 速逃离。逃出车外后应保持面部朝 上,如果不会游泳,可设法爬到车顶, 尽量找一些可以漂浮的物体抱住,并 且迅速划水寻求救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