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乌海 逐绿而行

今年8月15日是第2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个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推进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擦亮城市生态底色。

时下的乌海,天蓝水清,绿染山间。一帧帧自然、和谐的画面,记录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之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持续扩“绿量”、守“绿线”、增“绿效”,不断巩固绿色、扩大绿色。

今年3月,我市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通过“宜林则林,宜荒则荒,灌草结合,以水定林”的方式,在乌海大地编织起无尽的绿。

主题公园、口袋公园、街头绿地遍布城中;蓝天白云成为城市亮丽名片,城区、农区面貌焕然一新;绿色交通体系日臻完善,低碳出行成为风尚……我市用生态之美托起市民满满的绿色获得感、厚厚的生态幸福感。

乌海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

近日,在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BDO—PBAT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吊臂挥舞、机器轰鸣,工人们抢抓工期,已完成整体项目的70%;宜昌兴发集团年产20万吨工业硅一期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有着“超级蓄电池”之称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速推进,建成后,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2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05万吨、减少标准煤消耗约35.86万吨;清陶能源乌海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该项目实现固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制造的固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等优点,市场潜力巨大……

以“绿”引领,循“新”出发,向“质”而行。我市正不断增“绿”聚“能”,努力在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中实现共赢。

近年来,我市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周边园区集中和风能光能储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布局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推动能源绿色变革,全力打造BDO一体化生产基地、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对于有限的资源,我市坚持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通过开源、节流、挖潜、布水网、建机制等方式,我市多管齐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近零排放”技术改造。同时,将地表水、地下水管控指标分解到各区、各行业,通过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我市积极培育发展新优势,稳步提升“风光氢储用”新能源产业链水平,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可持续、可预期的发展生态。

我市将自治区“五个大起底”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高位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唤醒“沉睡”资源、“焕新”闲置土地,以“绣花”“织补”的精细功夫,让“寸土”生“寸金”,高效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基赋能。

此外,我市全力构建新能源公共绿色交通体系,从持续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方面协同发力,有序推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以良性循环助力美丽乌海绿色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我市将继续扩大城市“绿色版图”,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美丽乌海建设,逐“新”逐“绿”,全力推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努力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