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看看,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尝尝好吃的凉粉。”……一早,海勃湾区“滨河生活圈”睦邻集市的阵阵吆喝声唤醒了城市的清晨。
逛完公园、过一条马路就能买到新鲜的肉蛋果蔬,小区门口就有理发、改裤脚的“小修小补”服务点。在“滨河生活圈”,居民们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
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所辖区域地形狭长,辖区北边为涉农社区中河源社区,农户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位于辖区南边的一些小区则买菜不便。滨河街道决定当好“搭桥人”,在辖区南边的闲置空地打造“睦邻集市”,主要销售中河源社区生产的农副产品,这样,不仅拓宽了农户的销售渠道,也让附近居民买得方便、吃得放心。
“睦邻集市离我家很近,每天早晨我从公园锻炼完身体后,顺路就来这里买菜,集市里大部分的果蔬都是一早从地里采摘的,不仅新鲜,种类也特别齐全。”居民朱莉说。
除了睦邻集市,“滨河生活圈”每周一次的睦邻文化节精准对接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需求,成为附近居民文化交流的舞台。
“每逢周末和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读书分享会、民俗体验、传统服饰走秀等形式多样的睦邻文化节,旨在弘扬北疆文化,激发文化自信,并通过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拉近邻里距离,丰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滨河街道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宿妍茹说。
今年以来,“滨河生活圈”加快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便民消费圈商业业态提升优化行动,坚持围绕居民需求做文章,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补齐便民服务短板。为让“消费圈”更具特色、更加便捷,滨河街道还在多个小区设置了“小修小补”便民站点,居民可通过提供志愿服务获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理发、裁缝等服务和日用品。
“滨河生活圈”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3000人。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滨河生活圈”积极打造老年活动室、暖心食堂等,还与社会机构联动,为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助浴、助洁、助乐等“十助”服务,让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成为尊老、助老、享老、乐老的“幸福圈”。
在滨河社区暖心食堂,除了居住在附近的一些老年人以外,学生、上班族也爱来这里就餐。暖心食堂针对各年龄层居民供应早、中、晚餐,并在店内设置了电视、空调等,供周边户外工作者、学生休憩。
“我和两个孩子点了一份9元套餐、一份19元套餐,完全管饱。平时家里做饭的种类比较单一,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做饭,我们就来暖心食堂吃。这里菜品多、口感好,还经济实惠,孩子们都爱吃。”在暖心食堂就餐的居民冀景霞说。
衣食住行里,蕴藏着生活大需求;针头线脑中,牵扯着居民小期盼。“一刻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滨河生活圈”让居民们拉近了距离,也让社区更合民意、更加有爱。
“我们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高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通过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力营造有特色、有文化、有温度的社区氛围,让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更具特色,为居民在家门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宿妍茹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