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期已经接近尾声,一些孩子仍旧“玩兴正浓”,生活起居无规律,看电视、玩游戏异常兴奋,到了做作业时却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如何才能尽快消除孩子的“暑期综合征”,顺利地从“假期模式”切换至“开学模式”,元气满满地回归校园?
开学倒计时 “暑期综合征”咋解决
调整作息 清淡规律饮食
暑假期间,有人选择带着孩子出游,遍览祖国大好河山;有人回到乡村,让孩子感受田间地头的淳朴;有人给孩子报名参加特长班、夏令营等,充实头脑和生活……不论是哪种选择,总免不了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情况。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暑假,丰满的理想往往被骨感的现实打败。
家住海勃湾区帝景苑小区的李丽告诉记者,刚放暑假,她便陪着儿子制订了一份暑期计划,包括旅行、出游、特长班,甚至是精确到每天的起床、刷牙时间,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不是奥运会观赛晚第二天起不来床,就是逛夜市吃坏了肚子影响计划执行,要不就是心疼孩子,懒觉一睡再睡。眼看开学临近,这几天他更是铆足了劲白天黑夜地写暑假作业。”李丽无奈地说,“我现在就期待孩子最后一周收收心,能够顺利地与开学生活接轨。”
有着多年教学和带班经验的乌海市第二中学教师刘晓华表示,一些学生在暑假中表现为情绪低落、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新学期开学后则出现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难、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情况,这些都与暑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开学临近,不论哪个学段的孩子,如果不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开学后很容易犯困,无法集中注意力,将会影响学习状态。
“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对作息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不要急于求成,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比如,可以把早上起床的时间逐渐提前,直到固定在上学时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刘晓华说,同时,要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按时准备一日三餐,早睡早起,调节生物钟,按照平时上学的时间作息、学习和活动,引导孩子适应开学的节奏。
此外,这一阶段还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大吃大喝,倡导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减轻肠胃负担,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帮助收心 减少娱乐活动
开学临近,有不少孩子抓紧时间看电视、打游戏,将“最后的疯狂”进行到底。
“我们也是从孩子这个阶段成长过来的,所以格外体谅孩子上学时的争分夺秒。想着哪天开学哪天恢复正常就行,可前几天的一件事儿让我放弃了这一想法。”“80后”市民郝先生称,女儿追一部电视剧,他想着快开学了,便买了平台会员让其抓紧时间看。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儿一天看了五六个小时还不罢休,最后在他们的不断催促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关掉电视,之后她不是要上卫生间,就是喊饿,最后躺在床上直嚷嚷眼睛疼、口渴。“真是看电视、玩游戏啥事儿没有,但凡一停,哪儿都不舒服。”郝先生说,提前适应开学必须抓起来。
刘晓华表示,开学在即,家长要稳定孩子的身心状态,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从乱到序,从随意到自控,从放松到张弛有度,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
“一些孩子对娱乐活动依旧意犹未尽,家长要督促孩子减少娱乐时间,如缩减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帮助孩子从一种兴奋、浮躁的状态中平静下来。可以与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合理的娱乐时间表,劳逸结合,让孩子意识到暑假已渐渐远离。”刘晓华说,同时,可以逐渐增加每日学习的时间,适当地让孩子温故知新,温习上学期内容、预习新学期课本知识,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喜欢的书籍,坚持阅读,让孩子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家长要建立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让整个家庭的节奏缓下来、静下来,帮助孩子在心理上、环境上都感受到一种平稳过渡的惬意和舒适。
理解情绪 给予积极暗示
刘晓华认为,越临近开学,最先焦虑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他们着急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有些甚至将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变得情绪低落、心慌意乱,甚至抵触开学。
一位家长坦言,孩子放暑假的同时,家长不需要早起、晚睡,也不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给自己也痛快地“放了假”。可临近开学,对照暑假作业单才发现,孩子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完成,看着越来越近的开学日期,自己首先陷入了焦虑。“我会嫌弃孩子每天进度慢,吓唬他开学没完成作业老师会怎样惩罚。几天下来,我觉得本来还开心的孩子情绪低落、抵触学习,甚至比平时睡得晚、起得晚。”她说,越催促这种情况越严重,自己还真是不知该怎么办。
刘晓华表示,这其实是典型的“开学综合征”。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知道“有爸妈在身边,不用怕”,而不是给孩子制造焦虑,将潜在的隐患挖掘出来。
“开学前,不少孩子会觉得迷茫无措。这时,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检查回顾作业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刘晓华说,此外,还可以带他一起收拾房间、整理书包,准备好新学期要用的书本和文具,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的种种经历,聊聊收获与遗憾,以日记的形式写下关于这个假期的思考和感悟。有空的话,还可以鼓励孩子联系同学、好友,一起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分享假期趣事。
家长一定要尝试去读懂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多鼓励、多沟通,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引导孩子回忆校园发生的趣事,唤醒孩子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的想念,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校生活的憧憬,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新学期即将开启,和孩子制订学习生活计划和目标,明确努力方向,让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做既可以让其感到奋斗有了目标和方向,又帮助其养成了按计划做事的习惯。
降低“分离焦虑” 我们可以这样做
又到9月入园季,满3周岁的幼童即将开启幼儿园生活。届时,大多数幼童恐怕无法接受和爸爸妈妈等长辈分开,哭闹便会成为每天上演的画面,这也是不少家长的隐忧。
家住海勃湾区银泰尚水湾小区的乌兰告诉记者,女儿是她一手带大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自己既高兴又担忧。“孩子送幼儿园后,我也不用一天24小时围着她转,能够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可我真怕孩子离开妈妈会有分离焦虑,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乌兰说,“以前女儿一切生活起居、学习玩耍都是和我在一起,即便是回老家过年,孩子也不愿意和奶奶、姥姥等亲人待在一起,总是黏着我。我见过邻居家送孩子去幼儿园时的‘撕心裂肺’和‘斗智斗勇’,要是我家孩子也哭闹不止,我都不知该如何应对。”
海勃湾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赵鲜花表示,幼儿的开学焦虑主要是在小班新生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难免会出现哭闹、反抗、发脾气、烦躁、担心、害怕等情绪。家长应理解和接纳,理解孩子的焦虑感,不要批评或无视幼儿的担忧,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
赵鲜花建议,家长可以对幼儿做一些提前适应性训练,如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幼儿园生活的绘本、模拟幼儿园生活等方式,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初步的认知,减少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尽量在家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手、刷牙、如厕、进食、穿脱衣裤和鞋袜、收拾玩具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地缩小孩子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的差距。
“幼儿园会要求幼儿教师以热情友好的态度接纳新生,使幼儿一入园就能感到亲切。幼儿园还会组织游戏、歌舞、手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从而降低焦虑感。”赵鲜花说,此外,海勃湾区第一幼儿园等幼儿园采用的是“渐离式”入园方法让新生幼儿入园,即在入园时间、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方面作出调整,通过新生家访初见面(家长课堂)、亲子入园共体验、独立半日初熟悉、全天独立再适应等形式,降低幼儿分离焦虑。
让孩子顺利入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赵鲜花表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于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为了降低孩子的焦虑,幼儿园允许孩子带自己的依恋物到幼儿园,有了心爱玩具的陪伴,他们的不安全感也会随之降低。”赵鲜花说,在周末、国庆等假期时,家长在家需尽量模仿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定时起床、定时吃饭等,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开学经济”持续升温 购买换新要理智
随着新学期临近,商家和学生群体已然行动起来,“开学经济”随之升温。记者走访了解到,乌海市文具店、百货店、商超等抓住不容错过的消费黄金期,全力以赴备战“开学季”,文具、箱包、电子产品等各类商品进入销售旺季,成为8月消费市场的“热门担当”。
“前几天刚送走结束高考到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手机、电脑、行李箱等等花费了两万多元,这几天又抓紧给上小学的女儿准备学习用品。女儿上学期的书包、铅笔盒、尺子等物品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砺’,已然无法满足她新学期的‘审美要求’。”在海勃湾区富达市场某文具店挑选物品的李女士称,现今社会,书包很少会出现开线等质量问题,一个书包如果没有破损,用几年不成问题,可女孩子爱美,去年喜欢动画人物爱莎,今年就成了草莓熊,随之书包上的图案也在变化。“新学期新气象,那就从文具这些物品开始,让孩子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开始新一轮的学习。”李女士说。
富达市场某文具店售货员小王介绍,从8月初开始,店内便陆续到货各类书包、文具等开学必备物品,铅笔、橡皮、圆珠笔、作业本、笔记本、错题本、彩笔、彩铅、马克笔、书包以及大小书皮等分门别类摆放。在他们店里,只有人们想不到的,鲜少有买不到的物品,甚至雨伞、雨鞋等季节物品也被店主考虑在内。“每年春、秋开学季都能带动一拨销量,秋季开学季尤为突出。如今学生的购买倾向更加理性,不再单纯注重文具花哨的外观,性价比高且质量好的实用性文具广受欢迎。”小王说。
除了文具店爆火外,各类教辅书籍、电子产品等同样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在乌海书城记者看到,消费人群集中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辅区域,课前预习类的教材全解、同步课堂练习册、专项练习、阶段检测卷等应有尽有。
“我家孩子开学上二年级,学校不发练习册,只能自己买几本练一练。”一位正在结账的女士表示,除了练习册,她更注重阅读书籍的选择,如《小鲤鱼跳龙门》《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房子》等书籍。
正在挑选教辅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侧重购买教材全解类书籍。这些教辅书籍,不仅孩子课前预习会使用,他也会看一看,遇到孩子提问时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他说:“学校开学会发基础性的练习册,老师还会定期打印卷子进行阶段检测。我家孩子基础比较好,我还会选择一些拔高类的练习册让他写一写。”
除教辅书籍外,科学类、文学类、艺术类书籍的书架前,也都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购。“新学期为孩子买几本新书,鼓励她好好学习。”一位家长表示。
此外,电子产品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儿童手表等,同样迎来一拨销售高潮。“从6月高考结束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销售热度就在明显升高,这拨热潮至今仍在持续,不同的是,近期家长买这些产品,更多是给家中的孩子使用的。”一位销售人员说。
乌海市第二中学有多年带班经验的刘晓华老师认为,“开学经济”的升温反映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希望家长和学生根据实际需求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和攀比,建议家长在注重物质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调适和学习计划以及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