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海勃湾区狮城西街的仁和堂药店,一排绿色的货架中间,蓝色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专柜”格外醒目,专柜上架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消炎、抗病毒等药品均贴有“集采药品专用”标志,价签上的零售价与集采价完全一致,真正零差价、零利润销售。
像这样设置了集采药品专柜的药店,目前乌海市已有422家,覆盖全市95%的药店。“之前需要到医院才能买到的集采药,现在大街小巷的药店都设置了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专柜,下楼就能买到,方便多了。”市民李银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在定点零售药店买不到集采药、去医院排队时间长、购药不方便等痛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创新医药服务方式,制定印发《乌海市关于将集采药品纳入定点零售药店销售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集采药品进定点零售药店销售机制,畅通集采药品购销渠道,简化集采药品购药流程。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步骤,持续扩大集采药品使用覆盖面。
在这过程中,市医疗保障局加强药品销售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多次召开药店、配送企业三方座谈会、通气会、保供会,全面推开“统一挂牌、统一专柜、统一标价、统一配送、统一监管”,“公开进货价、公开销售价、公开药品目录、公开专柜销售”的“五统一”和“四公开”机制,确保医药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年多来,为做好监督管理,市医疗保障局上线使用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系统,“一物一码”实时上传销售价格、单次刷卡购药数量等数据。通过对销售数据与医保结算数据筛查分析,实现对不执行“零差价”销售、单日刷卡次数频繁、单次刷卡购药数量及费用明显超出合理范围等违规行为的有效控制。
同时,群众通过比价,优先购买集采药品的意愿增强,助力集采药店实现顾客引流、服务提质。目前,全市422家集采药店累计采购销售集采药品8万余盒,减轻患者用药负担99.01万元,回头客平均增长15%,销售额平均提高3%,药店从过去的“拼渠道、拼销售”转变为现在的“拼质量、拼价格”,实现患者和药品销售终端“双赢”。
目前,乌海市药店在售的集采药品共有58种集采药品共62个剂型,凡销售集采药品的药店均张贴有集采药品目录海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动态调整集采药品销售目录,及时增加群众需求强烈的药品剂型、品规、厂家,切切实实释放集采药品的惠民效应。”市医疗保障药品耗材采购中心主任王成业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