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北京时间8月22日,我们又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里的“处”代表的是“止”的意思。处暑一到,暑气便到此为止,天地始肃,盛夏收敛,天意转凉。
处暑节气美在何处?不同地区的人们都会如何度过这一节气?古人诗词中又留下了哪些关于处暑的印记?在本期“品味节气之美”中,记者邀读者朋友一起了解。
处暑无三日 新凉直万金
处暑一到,天气就真的变凉了。连日来,市民深切地感受到,早晚温差变大,日间也再鲜有35℃以上的高温,秋天的气息已然越来越浓郁。
对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处暑前后,就到了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日均温度会越来越低,昼夜温差会越来越大,秋高气爽的时候终于来临了。
处暑谐音“出暑”,是自然界暑气终结的标志,自然也意味着三伏天气已接近尾声。今年的处暑正处于末伏的第九天,“出暑”之后就“出伏”。
长夏终结,很多人都恋恋不舍,尽管四季轮回,夏日去了还会再来,但每一个夏日都是不同的夏日,有不同的记忆、情感和味道。
于是,在这样一个“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时候,适当调整心情,就成了保持身心健康的必需。
自我调整有啥好方式?不少有经验的市民都来支招,处暑是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尽管夏入秋时自然界免不了会呈现略微萧瑟的气象,但秋天却有独属于秋天的美好。
宋代词人苏泂就曾这样形容此时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伴随着这沁人的新凉,约上三五伙伴,到山中、郊野走一走,看山林间秋意浸染,暑气退散,必感神清气爽,这种体验,怕是其他任何季节都不会有。
除了看秋色,处暑时节也是看云的好时候。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出伏之后秋雨增多,水蒸气上浮,天上的云层变得边界清晰且造型诡奇,重重叠叠腾挪延展,起起伏伏变化万端,时而成苍狗,时而变奔马,时而成巨兽,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将云层折射出大片瑰丽的亮色,铺陈出一天云锦,比夏日傍晚的火烧云更绚丽多姿。
处暑满地黄 家家修廪仓
处暑到,也拉开了秋收的序曲。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所谓“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就是成熟的意思。
“朝辞秋虎夜乘凉,处暑禾田始换装”。节气行至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收获时节。俗语“争秋夺暑”,说的便是立秋和处暑这两个节气。处暑后有许多事要做,夏秋作物即将成熟,在我国南方地区,中稻已经进入了收割期,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玉米大多开始进入乳熟期,复播、晚播的秋作物也进入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期;棉花开始吐絮,大豆结荚、薯块开始膨大……收了地里的这茬庄稼,又要赶紧翻地种萝卜,所谓“处暑萝卜白露菜”,此时下种,才能不误农时。
对于我市这个葡萄之乡而言,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葡萄成熟的季节,鲜食葡萄大多已经进入了丰收期,酿酒葡萄也在积蓄最后的养分。走在葡萄园里,处处都有葡萄的沁人芬芳。
今年,我市葡萄也获得了丰收,不但品种丰富,价格也非常实惠。葡萄种植园中,常见的巨峰、密光、马特、无核白、维多利亚、玫瑰香等品种应有尽有,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公斤16元到20元之间,吸引许多市民到乡村度假,秋游采摘两不误。
处暑节气还承担着“观天气识农时”的作用。农谚有云“处暑雨,粒粒皆是米”,意思就是说如果处暑时候雨水多,水稻就会有好收成;反之还有“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如果不下雨,那棉花一定能长得非常好。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处暑之美,还美在有着丰富的节日内涵。
处暑节气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食俗和民俗,由于每年的处暑节气都与中元节相隔较近,因此其民俗大多跟祭祖和迎秋有关。
在过去,很多地方都会在处暑前后举办盛大的“放河灯”仪式。河灯多以莲花为底座,其上安置灯盏或者蜡烛,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表达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祝祷之情。
除了放河灯,沿海地区在处暑时节还会举办盛大的“开渔节”,因为此刻鱼虾贝类生长成熟,非常适合捕捞,这种习俗也一度保留至今时。
当然,对于我市这样地处西北地区的内陆城市来说,自然没有盛大的“开渔节”仪式,但却不妨碍我们享用新鲜的鱼虾和贝类。有道是“秋风起,蟹脚痒”,农历七八月正是螃蟹肥美时,得益于冷链物流业的发达,内陆百姓也能在此刻饱尝海鲜与河鲜。
除了吃海鲜和河鲜,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还有在处暑时吃鸭子的习俗。祖籍南京的市民张伟国就曾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处暑不但家家户户都要吃鸭子,还要与亲朋好友“分而食之”,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处暑还是一个很有养生效果的节气。中医学认为,处暑节气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开始逐渐收敛,正好是开始“秋养”的阶段。有多年中医从业经验的刘静波就提醒人们,处暑时正好是开始“秋冬养阴”的好时候,应当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养肺的道理很简单,日常注意保暖,饮食中少用椒、葱、薤、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除了养肺,还要及时补充夏季暑热造成的损耗,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体能量的代谢会重新达到基本稳定的程度,适当运动多补水,防寒保暖,就能解决“夏耗”、告别“秋乏”。
总而言之,处暑就是这样一个分割暑气与秋凉的节气,正所谓“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在流转的时光里,我们享受过盛夏的热烈与美好,也恰好与明朗的秋天如期而遇。
伏去秋来,凉风有信,没有人不喜欢代表着丰收的秋天,春耕夏种都将有回音,就像人生种种,不负光阴启示,才能收获岁月满满的馈赠。
今日处暑,让我们共享秋风送爽,期待硕果飘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