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预约挂号,看病就医更便捷;线上就诊、远程会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不断向下延伸……
近年来,我市医疗服务水平从细节处见实效,在发展中勇突破,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牵头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一个多月前,65岁的王慧霞不慎摔伤了腿,本以为休息几天便能恢复,没想到严重了。王慧霞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看病。大夫诊断其为韧带断裂。因为老人之前摔过,家人担心她恢复不好,准备带她去外地医院治疗。在与大夫沟通后,王慧霞最终选择留下来就医,运动医学科主任张忠为她做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目前,王慧霞恢复得不错,已经能下床行走。
大病重病在市内就能治疗,一般的病在区里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瞄准这一目标,我市坚持深化医改,不断完善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均衡布局,以重点学科及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为引领提高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以远程会诊、专家坐诊为重点提升大病诊疗能力;以紧密型医疗集团为载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兆福老人有肠息肉切除史,每年他都会到海南区人民医院复查,今年复查时发现肠部有病变,专家会诊后诊断为“黏膜内早癌”,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家属本来想带老人去大医院治疗,但知道这里成立了“消化内科名医工作室”后,他们决定不再外出就医。“有专家、有团队,咱还往外跑啥呀!”刘兆福在海南区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家门口的医疗服务让他既省心又省钱。
近年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先后与北京、上海等地的25家医院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截至目前,邀请外地专家1200余人次,接诊患者1.4万多人次,开展手术1600余例。如今,专家坐诊、远程会诊已经成为常态,“周周有专家、看病不奔波”让广大群众尽享优质医疗服务的便利。
互联网不断赋能医疗服务
今年以来,我市各医院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互联网赋能,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群众就医体验明显提升。
“现在住院看病越来越方便,刚检查完,查的啥、多少钱,这些内容就发到手机上了,比以前的一堆纸质单子好保管,病看得明白,钱也花得明白。”8月19日,在市中医蒙医医院陪床的患者家属张慧为如今诊疗费用公开化、透明化竖起了大拇指。
张慧的爱人因脑梗住院治疗,除了常规检查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医理疗,每天要花上百元的治疗费用,产生的检查单据、费用单据也比较多,经常弄混、弄丢。如今,张慧在“互联网医院”可实时查看费用记录和检查报告、存费退费、预约挂号等,就医体验更加舒适。
为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我市各医院在“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功能中还开通了在线处方开药功能,复诊患者可享受从挂号、就诊、开药、处方审核到药品配送的全流程医保结算服务。
在“互联网+”的有力加持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智慧医疗真真切切地来到了广大群众身边。目前,我市已建成6家互联网医院,线上注册医师达605人,今年全市累计线上预约挂号超过7.3万人次,线上诊疗1100余人次。
优质医疗服务持续向下延伸
王四女家住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东兴村,前几天下床时不慎摔伤胳膊。她在镇上的卫生院做了检查,医护人员为她拍了片子,并将影像资料上传至海南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隔空”阅片后,不一会儿验片报告通过系统传回。大夫建议老人静养,并会有家庭医生为其提供上门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释放出巨大潜力,随着我市医共体、医联体等一系列医改举措的深入推进,全市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条件和诊疗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作为深化医改、完善分级诊疗的重要任务和抓手,以“城市网格化、区域紧密型”为工作方向,制定出台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进工作方案》,建立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考核评价机制,组建了由市人民医院、海勃湾区中医院为牵头医院,3家二级综合医院、15家基层医疗机构为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2个服务网格,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我市持续推动医改工作走深走实,加快促进医疗资源更加优质均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全力打造健康乌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