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美,内外兼修。理论宣讲铸魂强基、好人故事层出不穷、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蓬勃生长的文明之花倾城绽放,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吹拂乡野。
近年来,海南区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项“沾泥土”“带露珠”的乡村文明创新实践在海南区涌现,一粒粒文明的种子在农区居民心中发芽,让乡村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以思想引领激发乡村活力
“竹板一打开了言,神州大地换新颜,新年新岁新面貌,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近日,万亩滩理论宣讲小分队走进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五新村民小组,用独特的快板说唱形式把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说给大家听、演给大家民看,农区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小广场、小院子变成宣讲场所,“普通话”改成“土方言”,“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今年以来,海南区持续做好基层理论宣传宣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草原书屋等阵地,深入农区开展33场理论宣讲,构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以思想引领激发乡村活力。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手段。海南区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24年,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在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举行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以重大传统节日为抓手在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开展了乌海市“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印发《海南区2024年“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文件5个,全面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以培育创建赋能乡村振兴
“很荣幸能拿到这个荣誉,我会继续努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我们村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2024年度巴音陶亥镇“移风易俗示范户”王江萍说道。
近年来,海南区不断扩大基层文明培育、文明创建覆盖面,形成全域推进格局。围绕爱党爱国、邻里和睦、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等内容,命名表彰“乡贤人物”“移风易俗示范户”“好公婆”等农区模范122人。严把文明村镇评选推荐复查关,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自治区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5个、区级文明村镇2个,创建切口不断延伸。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海南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推荐评选宣传机制,推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489人(例);创新礼遇形式,联合海南区图书馆面向先进典型开展免押金办理借书卡活动,对家庭贫困或遭遇意外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模范给予生活、就学、就业等重点帮扶,缓解其生活困难。
以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文明
走进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造型别致的家风家训牌随处可见,镇政府根据每家实际情况,统一制作了内容不同的家风家训牌,悬挂于每户大门旁。
“这些家风家训门牌,并不是为了搞形象工程,而是镇里根据每家每户家风传承的精神制作的,你的家训是什么、家风是什么,我们便把家风家训镌刻在门牌上,时刻提醒居民。”拉僧庙镇宣传委员齐竞说。
正如齐竞所说,如今的赛汗乌素村,孝老爱亲、邻里和睦不仅是刻在门牌上的文字,更是深深融入农区居民血液里。赛汗乌素村借助优良家风家教资源,打造家风家训阵地,让家训涵养家风,让家风带动民风。
有破有立,有扬有弃,移风易俗让文明理念逐渐演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海南区指导10个村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各村镇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村民等人纳入“四会”组织,不断强化“四会”治理效能,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引导农区居民破除陈规陋习,净化乡风民风。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海南区用文明素养升华城市品质,用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在北方海南徐徐展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