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 乌达区按下发展“加速键”

7月21日,在乌达区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公用工程车间循环水站,一套废水处理再利用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废水经过该系统十道工序的净化,可作为补充水再次回用于生产。

“这就是技改后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提高循环水重复利用的秘密,通过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水中的成垢离子以水垢的形式预先析出,一次性解决了工业循环水结垢、菌藻滋生及腐蚀三大问题,即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循环水系统运行浓缩倍数,降低了排污水量和补充水量,现在每年可节水约30万吨左右,节约费用上百万元。”在固废回收箱前,恒业成工程技术部工程师纪海双抓起一把沉淀物,向记者介绍说,过去,公司主要采用药剂法对循环水进行处理,但此方法清除循环水结垢、菌藻滋生等问题不彻底,易发生设备腐蚀现象。技改后,循环水通过电化学装置处理后变成了洁净水,不仅可以作为生产水回用,而且降低了新水补充量,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

节流、开源、提质、循环……老牌企业通过技改激活产业发展新活力,新项目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走上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走进乌达区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新投产的10万吨煅料项目现场,只见生产车间内马力全开,源源不断的原料经过传送带运输到生产线,生产线上4台18罐并联式普煅炉、6台1250kVA电煅炉火力全开,技术工人紧盯设备运行,监测生产状态,企业内随处可见争分夺秒抢抓生产的繁忙景象……

“火力全开、全面升温、余热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煅烧方式,我们换了打法,现在产能产值逐步提升、生产安全性持续增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环保水平更加高效。”企业相关负责人徐文磊所说的“换了打法”,是指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而产生的行业变革。

原来,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在规划建设石油焦煅烧厂、电普煅分厂时就明确意识到,新项目不仅是扩产能的项目,更是技术革新的项目,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大力使用了新技术、新设备。例如余热锅炉系统,通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降低了煅烧的热耗,也让废热“变废为宝”,实现了煅烧炉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化运行。还有烟气净化系统、除尘系统、密闭式螺旋板仓等,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如今,随着企业中控电子系统、水处理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全部投入使用,上料及排料系统、除尘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完成安装调试,凭借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延伸阳光电极糊产业链,有力提升阳光电极糊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创建阳光炭素“金标品牌”添砖加瓦,公司的行业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今年,乌达区锚定“双碳”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向存量挖潜力、向增量要空间,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