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内卷、快节奏、压力大,现代人如何缓解都市病?“公园20分钟理论”或是一味“回血妙方”。
最近,公园频频“破圈”,一篇发表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在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一时间,“公园20分钟理论”火遍各大社交平台,“摆脱班味”“幸好阳光免费”“我与公园的故事一直继续”等话题热度持续上升,与公园约会的20分钟俨然成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公园何以疗愈都市人的心灵?这是因为人们生来属于大自然,渴望与万物共鸣,自然环境能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灵的疗愈,而公园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推窗见绿,行路有荫,运动有器,是公园得以获得越来越多人认同的基础。当我们在公园待上20分钟,或许能够更好找到自己的节奏,舒缓压力,正可谓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如果您也想领略乌海“公园+”模式的魅力,充分探索公园在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露营游玩、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不妨跟随记者一起开启这段“公园+”之旅。
又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夏季,在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打太极拳的爷爷奶奶、运动养生的大爷大妈、嬉笑奔跑的稚子顽童穿行其间,享受运动的快乐,唤醒身心活力……近年来,“公园城市”的开放共享理念正引导越来越多开放空间与自然资源相融合,让乌海运动场所愈发丰富多元。而“出门可达”的便利性,则让随时随处开展“轻运动”成为可能。
夏日午后,市人民公园的运动场地早早就被“抢占”,或是踢个五人制足球,或是篮球架下你争我夺尽情挥洒汗水,或是在乒乓球台前一展身手,在跳跃、挥拍中释放活力,燃烧卡路里;在滨河生态园,轮滑少年、骑行者随处可见;青山翰墨园里篮球场上人头攒动,健身步道上随时可见你追我赶的身影,虽然汗水一次次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运动带来的喜悦。
运动场地嵌入公园,在城市绿地氧吧中锻炼健身成为公园的特色,更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与动力。
“以前想要去近一点的户外场地运动,得到两公里外。现在出了门就能到公园里打球。”居住在运动公园附近的市民方国良表示,自从家门口有了运动公园后,他就成为了这里的常客。高颜值的场地和位于家门口的便利条件,给他和邻里街坊带来了全新的运动体验。
“我不知道这里曾经的模样,但现在这个时尚遛娃、运动胜地无疑是让周边居民都乘兴而去的。”家住德顺祥庭小区的王越说,这里有着完善的全民健身功能,是集篮球场、羽毛球场、沙池、秋千等游玩运动设施于一体的休闲运动空间。她每天下午都会带孩子来运动一下,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
“今儿天气不错,老地方走起来!”市民柳青梅在微信群里发完信息,十几分钟后,大伙儿就聚齐了。柳青梅说的“老地方”是乌珠穆主题公园。“一开始我们在小区健步走,但场地属实不够大,也怕扰民。这几年,公园不断改造,不仅地方宽敞,景色也好。在这儿锻炼身体,心情美美哒!”从健步走到打羽毛球再到踢毽子,柳青梅几乎每天都在公园与姐妹们乐享运动时光。
每天一大早,家住狮城小区的李苗子就会来到法治公园的小空地上,踢踢腿、抻抻筋,一番热身运动过后,开始打太极拳。
“我练拳已有十来年了,这已经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生活内容,守着公园这么个运动场,别提多方便了。”李苗子说,“如今的公园,经过改造,漂亮不说,还专门铺设了环园路,运动场地也更加宽敞,周围更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在这里运动真的很舒服。”
“身体前移、手腕发力、回击旋球……”在市人民公园的乒乓球场地上,13岁的田浩林小朋友正与球友切磋。“我儿子每天放学后都会约两个好朋友来公园打会儿乒乓球,一是为了放松身心,二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且,我家就在这附近,孩子打一会儿球回家正好吃饭,很方便。”田浩林的母亲吴彩霞说。
在市人民公园乒乓球台旁的健身器材区,记者看到有人正铆着劲拉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有人在太空漫步机上挥汗如雨,还有人在划船器上不停拉练……
“我几乎每天都会在这练一会儿。”附近居民张淑贤说,“这里器材全、离家近,既能锻炼身体,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我每天清晨来这锻炼一次,傍晚带家里的老人孩子再来一次。”自从市人民公园健身区域完善后,陈志强一家三代人就是这里的常客。
“公园的适用人群可覆盖老年人、青壮年、儿童,实现全年龄段运动。”据陈志强介绍,公园除了有适合年轻人运动的各种体育设施,也有适合老年人的锻炼场地,还有适合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
“每天早晨来这儿踢会儿毽球,和大家说说笑笑,然后去上班,不光锻炼了身体,一天的心情都很好。”家住景泰名苑小区的王智说,“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忙,每天抽点时间出来运动运动,可以让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我一直喜欢运动,以前主要练武术,后来学会了踢毽球,就一发不可收,到现在已经踢了好几年了。”毽球球迷张润之告诉记者,“每天在这儿踢毽球的人多达十几拨,五彩的毽球在人们的腿脚间抛出动感的弧线,不时传出喝彩声和欢笑声,好不热闹。”
……
6月22日,在市人民公园健身的人们纷纷说着公园运动的便利与好处。
无论是充分利用“金角银边”“街头绿地”的巧妙布局,还是推动存量土地“变废为宝”,作为“15分钟健身圈”的重要环节,“公园+运动”模式正在不断“圈出”幸福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