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乌海特色的产业工人赋能成长体系

产业工人队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支撑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我市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及产业工人现状,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积极构建具有乌海特色的产业工人赋能成长体系。

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正集团”)是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单位之一。自2021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君正集团坚定“构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全员素质竞争”的发展战略,企业工会通过持续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 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并以‘两院四中心一学校’作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平台,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为产业工人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公司搭建了与任职资格相匹配的岗位评价体系,以各序列评定为通道的能力评价体系是大家成长的内驱动力。在这样的环境影响和身边的领导、同事的带领与帮助下,我拿到了煤气作业证、消防设施操作员证、电石操作工初级证书。”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乌达电石分公司电石分厂中控工毛丽说。

以“产改”促创新,以创新博效益。目前,君正集团子公司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君正化工”)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君正化工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拥有2个自治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3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创新驱动让我们在推进公司甚至是行业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上作出贡献,能助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公司长足发展。”君正化工乌达电石分公司电石分厂厂长王普续感慨道。

君正集团的“产改”成效,是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产改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聚焦“五大任务”,找准工会组织切入点,不断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聚合效应、持续助推产教融合发展等方式,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促进职工岗位成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企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

技术引领是手段,思想建设是基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职工,强化职工担当意识,保持、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为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市总工会依托位于海南区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投入200万元成立集教育、培训、拓展为一体的乌海市产业工人教育基地,开展产业工人培训20余期,培训各类职工千余人次;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市总工会拨付367万元引导支持全市基层各级工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文体活动,建好工人文化宫、职工活动中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具有劳动者特色的文化阵地……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项目”的试点单位。该公司职工书屋收藏图书3000余册、报刊10余种、电子书20万册。书屋环境优、功能全、藏书多,为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2022年获评“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我经常来书屋阅读充电、提升自我。我觉得一线工人增长才干、提升自我的平台和资源越来越丰富,现在我们的思想素质、劳动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一定能为企业生产、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薛廷说。

自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市总工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各项要求,已广泛开展了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883场,参与职工9.64万人次。566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2.68万余人次职工参加技能比赛,388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各企事业单位成立创新工作室56家,其中自治区级9家、市级47家。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组成了一支支有理想、懂技术、勇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后,我们还将持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继续做好产业工人权益保护,努力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构建乌海特色的产业工人赋能成长体系。”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常治安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