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忙碌场面。往来穿梭的车辆、忙碌生产的人员、崭新矗立的站房、整齐排列的桥梁墩身,无不传递出火热的奋斗气息,一线生产者、建设者们抢抓施工节点,拉满项目“进度条”。
桥墩“蜘蛛人”。
包银高铁项目建设者们干劲十足,全力确保施工进度。
包银高铁项目乌海黄河特大桥工程全速推进。
在包银高铁项目乌海黄河特大桥工程建设现场,塔吊耸立,车辆穿梭,工作人员戴着安全帽紧张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乌海黄河特大桥全长2190.79米,主跨长310米,次边跨和边跨长160米,采用(80米+80米+310米+80米+80米)钢混斜拉桥跨越黄河,全桥段设计112根平行钢丝斜拉索,主跨采用钢箱梁,次边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边跨采用混凝土箱梁;跨越黄河44号主墩在我市海南区境内,跨越黄河45号主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两个主墩主塔高度分别为114.5米、118米,是包银高铁全线最高的桥梁。目前,44号、45号主墩正在进行上塔柱施工。按照进度安排,预计5月底44号、45号主墩上塔柱完成封顶;预计9月底,乌海黄河特大桥实现合龙。
高铁乌海站站房工程现场。
乌海南站建成后,可容纳800余名旅客候车。图为建设中的乌海南站站房。
来到位于海勃湾区林荫街道金裕社区附近的高铁乌海站站房工程现场,200余名建设人员穿梭往返,数十台机械来来回回,工人们或搬运材料、或安装设备、或指挥机械,整个现场酣畅淋漓。高铁乌海站是包银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设计为雄鹰展翅造型,站房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21.79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旅客地道建筑面积5795平方米,站场设计规模为4站台11线。车站采用“高普共建、上进下出”的运营模式,在自治区首次实现立体式“无缝换乘”,可同时容纳1200余名旅客候车。按照施工计划,站房预计5月下旬完成外立面装饰装修施工,9月下旬完成室内精装修施工,10月下旬具备验收条件。建成投用后,高铁乌海站将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
包银高铁全线唯一一座双100米主跨连续梁顺利合龙。
包银高铁项目甘德尔山隧道海南区方向出口。
跨乌珠慕路连续梁顺利合龙。
包头至银川高速铁路是我国首条连接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铁线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的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包头站至银川站,线路全长约519千米,共设13座车站,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其中乌海段全长约50.8千米,设2座车站。项目建成后,对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快文化旅游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