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乌兰牧骑:奋力谱写文化惠民新乐章

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实际,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努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蒙古篇。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召唤。从今日起,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专栏,陆续刊发系列稿件,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新路、进中游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乌海乌兰牧骑的演出太精彩了,不仅有歌曲、舞蹈表演,还有笛子、萨克斯等乐器演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市民李响对演出赞不绝口。

11月19日早上,乌海乌兰牧骑在市人民公园开展“弘扬北疆文化 服务各族群众——全区乌兰牧骑‘学·创·演’新创作品展演”活动。展演活动在舞蹈《哲仁黑》中拉开序幕,《红梅花儿开》《中华民族一家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舞台上,舞蹈欢快、歌曲动人,演员们的表演精彩纷呈;舞台下,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现场一派欢乐、祥和、喜庆的热闹景象。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我市越来越常见。乌海乌兰牧骑将舞台搭到农区、社区、学校等处,将文艺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播撒欢乐,种下文明,为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食粮”、醇厚的“文艺佳酿”。

文艺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与坚守。乌海乌兰牧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繁荣优秀文化、惠及百姓、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把党的声音与关怀送到基层,把欢乐和文明送到群众身边,让“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旗帜更加熠熠生辉。

聚焦主题,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乌海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今年以来,陆续创作出《晨曦》《乌海》《沙枣树下》《蒙古马》等多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艺精品。提升打造的舞蹈诗剧《山高水长》,先后在我市、包头市等地进行演出,取得良好反响,同时在2023年“内蒙古优秀剧目展演月”中荣获导演奖、表演奖、优秀剧目奖等5个奖项。

扎根基层,彰显“红色文艺轻骑兵”时代风采。通过“文艺+宣讲”“文艺+政策”“文艺+辅导”等方式,乌海乌兰牧骑深入农区、社区、部队、学校等,以“我们的中国梦”“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节日”等为主题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及各类文化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105场,受众8.43万余人次。选派优秀声乐、舞蹈、器乐演员走进社区、学校等开展志愿辅导活动累计117次,受众5300余人次。今年还助力我市企业建设自己的宣传文化队伍,开展声乐、舞蹈专业培训14次。

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网上乌兰牧骑”建设。乌海乌兰牧骑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展演、宣传及辅导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双拥共建 守边固防”等线上文化惠民演出及作品展播视频341个,累计点击量9.4万次。开设云端课堂,组织优秀的辅导员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普及专业知识73条。

加强建设,积极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乌海乌兰牧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外请专业老师开展声乐、舞蹈等专题培训,选派白思宇、青格乐图、麻瑞英等9名优秀演员赴北京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地培训学习,组织全团演员外出观摩学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青衣》、儿童剧《海的女儿》《海底历险记》等精品剧目。积极组织演员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提升演员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

文化赋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乌海乌兰牧骑走进深圳市、重庆市、天津市等,以快闪演出及专场演出的形式,助力招商推介会、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活动。参加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自治区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等开幕式驻停表演,通过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乌海原创歌舞演出,展示了我市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人民群众,是最知心的观众;基层一线,是最广阔的舞台;生活沃土,是最丰厚的养分。乌海乌兰牧骑的脚步从未停歇,将创作出更具特色的精品佳作,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群众心坎里,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儿”,奋力谱写文化惠民新乐章。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