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增强群众蓝天幸福感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答卷2023系列报道⑧
蓝天白云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这样的“美丽城市”无疑是人人向往的栖居之地。
快到冬至,天气寒冷,跑步爱好者林树向与10余名跑步爱好者相聚在滨河公园。大家摩拳擦掌进行热身训练,准备释放运动激情。
“平时我就爱跑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锻炼、增强体质。现在空气好了,加入我们跑步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几年城市的变化非常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条条适宜低碳出行、自然景观良好的步道,让大家觉得锻炼是一种时尚、一种享受。”林树向说。
频频光顾的蓝天白云,一览无余的通透视觉,清新舒畅的新鲜空气……去年,我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305天,优良天数比率达83.6%,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10、PM2.5分别由“十三五”末的81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79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
今年以来,中心城区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10、PM2.5分别同比下降10.7%、12.5%、2.6%、10.7%。蓝天“含金量”大幅增加,使得群众蓝天幸福感显著提升。
走进市生态环境局监控监测中心,在自治区首个生态环境“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大屏幕上,全市所有空气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这里通过综合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全市“空天地”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管理。“空”即雷达监测系统,借助颗粒物激光雷达实时监测区域内的颗粒物浓度;“天”即卫星遥感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宏观监测我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地”即空气监测微站系统,利用地面观测技术监测近地面污染物。
“这个系统既可以全方位实时监测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又能分析研判、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大气环境问题,为我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手段,在‘空天地'立体网的监测下,大气污染无处遁形。”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宋佰军说。
“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是我市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管控措施之一。
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提升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以“治气”为抓手,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深化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钢铁、焦化等非电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加强物料堆场封闭治理,建成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并与自治区平台实现联网;全面加强扬尘污染管控,对矿区排土场、裸露地块等易起尘部位进行治理,累计铺设草帘或喷洒抑尘剂1395余万平方米;在全市煤矿企业矿区边界、厂界安装TSP、PM10自动监测设施,加大扬尘污染管控力度;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积极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乌达工业园区异味问题整治,督促各涉异味企业按照“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开展全面治理;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对接,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开展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不断提升协同治污合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后,我们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统筹抓好扬尘污染、散煤污染、异味问题等专项整治,加强与周边盟市的对接沟通,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新成效,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全力打造美丽抬头可见、幸福就在身边、宜居惠及千家万户的生态乌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永祥说。
记者手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群众关心关切,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更有“质感”。“让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便是十大民生工程之一。走访时记者发现,众多市民对于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给予高度赞扬。这是全市上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七治”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大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将加快实施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提升生态治理质效,全力推动美丽乌海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