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集市开市。
志愿者为农区居民剪发。
招募志愿者。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3月的春风吹来向善的力量,乌海大地暖意融融。循着雷锋的足迹,我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确定以创建新时代雷锋学校为引领,奋力打造新时代北疆雷锋城的奋斗目标。
如今的乌海已然将雷锋精神内化为城市底蕴,外显为城市形象,崇德向善和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在学校、社区、医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张张“雷锋面孔”,一抹抹暖心“志愿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雷锋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乌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
闪亮榜样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全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中国好人”邢志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史建强、全国“诚信之星”王彩荣、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路愿、自治区道德模范乔高磊等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学习雷锋的模范人物350名,他们化作时代的璀璨群像,用行动续写“雷锋日记”,播撒着雷锋精神。
同时,我市坚持全域创建培育各行业学雷锋示范先进典型。蹚出“一条路子”,就是在各行各业奋力打造一批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实践基地。积极培育雷锋医院,把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融入医院文化和办院宗旨,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争当雷锋式时代新人。积极培育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示范村,广泛组织村民评选学雷锋户、学雷锋个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学雷锋社区,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积极培育雷锋企业,推动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思政工作、融入企业文化,通过树立“雷锋塑像”,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设立雷锋班组、“雷锋岗”“雷锋展室”“雷锋文化长廊”,形成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良好企业文化。
一个个普通的乌海百姓,用勇毅和担当铸就了“重情重义”的乌海人形象,提升了乌海的美誉度,汇聚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目前,全市共招募注册11.5万名志愿者。广大志愿者的爱心奉献,聚成了一个强大的能量场,汇成了一条无比灿烂的文明之河。
薪火相传
“叔叔阿姨你们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雷锋的故事。雷锋的生命虽然停留在了22岁,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走进海勃湾区第十四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活力与生机。该园把学雷锋融入日常园所生活中、园所文化建设中,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和可以理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雷锋事迹、理解精神要义,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模式,构建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教育践学基地。我市通过推动雷锋精神浸润校园文化,紧紧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构建具有浓郁雷锋文化特征的雷锋学校11所,通过树立“雷锋塑像”,设立“雷锋展室”“雷锋爱心书站”,搭建“雷锋文化长廊”,开设“雷锋学堂”,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设立“雷锋标兵”七彩像章等多种形式,着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教育践学基地”。
同时,用雷锋精神培育新时代“雷小锋”。市教育系统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培育出8万名“雷小锋”。积极创新德育课程,以“听、讲、学、做、评”的“五环”育人模式,探索形成了包含“环境润德”课程、“精神立德”课程、“仪式立行”课程、“躬身践行”课程等在内的“雷锋精神种子课程”。
在教师和学生中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创立了“星力量”志愿服务、“日行一善”志愿服务、家长护学志愿服务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并定期开展雷锋少年、雷锋班级、雷锋教师、雷锋家长“四维”榜样评选活动,24名学生、教师、家长荣获市级学雷锋标兵称号,有形有感有效地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神丰碑
我市用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全力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全城全域全过程。我市坚持围绕“一个主题”,营造全民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浓厚氛围。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坚持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举办全市大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使学雷锋活动成为贯穿全年的一项常态化、机制化的公益活动。
同时,依托已建成的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我帮你”主题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和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宣讲、“习语金句”大家写以及“微宣讲、微心愿、微行动”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过50万人次,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
我市精准抓住“关键资源”,为北疆雷锋城注入精神和灵魂。通过深入整合、规范、优化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志愿服务这个“关键资源”,让雷锋精神成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强化队伍建设,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主体,全面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各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成立志愿服务队,培育出市雷锋车队、市爱心协会、市蓝天医疗救援协会、银发宣讲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748支,服务时长超过1000万小时。市雷锋车队等11个组织被授予全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6人被授予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
我市还十分注重品牌创建,结合群众需求,孵化培育“我帮你·唤醒沉睡的‘心’”——全民公益急救普及培训、“榜样在身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等志愿服务项目40余个,全面叫响“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帮你”等35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自2022年以来,我市还以培育“雷锋学校”为重点,不断向各领域拓展和创建了“雷锋医院”“雷锋社区”“雷锋村镇”“雷锋企业”“雷锋小区”等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实践基地,推动“雷锋精神”深深浸润乌海人民的心田。
为增强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我市持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倾力打造海勃湾区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G18荣乌高速拉僧庙通行费收费所雷锋精神展览馆,让群众深入了解雷锋精神的发展脉络。同时积极动员书法家、画家和学校师生,举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雷锋精神”主题书画展,用笔墨阐释雷锋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接下来,我市将以打造新时代北疆雷锋城为目标,以“雷锋学校”“雷锋企业”“雷锋村镇”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实践基地为抓手,把弘扬雷锋精神贯穿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用实际行动响应“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乌海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