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鱼鲜 地道的乌海滋味

■黄河岸边是我家·寻味乌海 ⒄

本报记者 张靖爽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韵和味道。

都说美食是开启城市烟火气的灵魂。春夏秋冬,晨昏轮转,一种滋味就是一段生活。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边岁月里的炉火明灭,漫漫时光中的炊烟袅袅,最终都化作平凡的三餐四季。

都说美食是追回童年记忆的味觉密码。灶火燃起,香气弥漫,妈妈的手艺早就植入记忆深处,再平凡的食材也能成就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惦记。万户千家,味道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似。

都说美食能承载游子思乡的行吟。三餐一宿,岁短日长,故乡是我们抵达世界深处的一个起点,美食是我们回望故乡时最柔软的情愫。家乡味与家乡话一起,愉悦了味蕾,抚慰了身心,风尘恋恋中定格成关于家族人事、故乡山水的特殊记忆。

乌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传承和交融中,创造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饮食文化,经岁月打磨,成为乌海人特别热爱的一种风味。

这种风味与辽阔的蓝天白云有关,与苍莽的金沙戈壁有关,与潋滟的一湖碧水有关,与壮美的山海沙城有关……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在无形中承担起了促进人类情感、凝聚社会群体的作用。

如果您也想寻访“乌海风味”,领略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普通人的极致情感,不妨跟随记者一起,开启这段“寻味之旅”。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味道。在乌海,一定不能错过的味道必然是黄河鱼鲜。吃黄河鱼,可以品味其鲜美细腻的独特口感,特别是吃“开河鱼”,更有不一样的感觉。吃开河鱼,既是乌海人迎接春天的仪式,更是乌海人新的一年开始。

何谓开河鱼?开河鱼俗称“越冬鱼”,是在指江河湖泊冰封消融时,人们从其中捕获的越冬生长的鱼。“冰封一百二十天,肥鱼三月破冰来”,早春的黄河冰面开始解冻,憋在冰下整整一冬的鱼儿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它们有的顺水漂游,有的直扎河底结群向岸边钻去窜来,个个活蹦乱跳肉嘟嘟、滑溜溜,这也是乌海人等待了一个冬天的美味。

每每此时,食客趋之若鹜,大小鱼馆人头攒动,异常火爆。

吃鱼要吃黄河鱼,已经深深烙在乌海人的心里。乌海人即便是用最家常的做法,也能烹出一锅鲜美的黄河鱼,让远走的游子割舍不下这份舌尖上的鱼鲜。那萦绕在心头的家乡记忆,便是这最温暖的黄河鱼味道。客人来了,热情的乌海人自然也要备上一桌全鱼宴,用最鲜美的滋味儿招待尊贵的来宾……

这份独到的乌海滋味也让“北漂人”吴子瑜难以忘怀。

前两天,吴子瑜父亲告诉远在北京的他,马上可以吃到开河鱼了,问他几时回来尝尝鲜。电话这头,吴子瑜被父亲的情绪感染着,思绪也随着父亲的话语回到儿时吃黄河鱼的记忆里。

“印象里的黄河鱼鲜,肉质肥厚,肉味纯正,细嫩鲜美。烹制时,父亲总是哼着小曲儿,三下五除二的功夫便能让一道解馋大餐上桌。”吴子瑜说。如今,不管在外工作多久,父亲亲自下厨烹制的开河鱼始终是他惦念的佳肴。

整理好手头工作,吴子瑜便休假返回家中。一是为回家陪父亲钓钓鱼,二是为了那一口专属的鲜味儿。下了飞机还没等洗漱,吴子瑜就提着行李箱回到了下海勃湾的旧家。父子二人急急忙忙收拾好钓鱼装备走向河边。母亲见状喃喃道:“又到一年吃鱼季喽。”

鲶鱼炖茄子是吴子瑜的“心头好”。“把鲶鱼宰杀洗净后,油锅加入葱、姜、蒜、花椒、大料、干辣椒,用五花肉炒香,放鲶鱼加料酒、生抽、陈醋、盐、白糖、高汤炖20分钟,加入手撕茄子一起炖至鱼香茄软。鲶鱼炖茄子,肥而不腻,香软味醇。这味道属实让人难以忘怀。”吴子瑜说。

“如果说‘鲶鱼炖茄子’是我心目中的鱼宴招牌,那么乌海杂鱼锅就是乌海湖鱼鲜的‘精品荟萃’。将白鲢等几种乌海湖特产的小杂鱼洗净后,裹上面粉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高汤,小火烧15分钟至汤汁浓稠,一锅咸鲜适口、色泽红亮的乌海杂鱼锅就香飘十里了。”吴子瑜说,“开河鱼味鲜,摆宴家家欢,春来人心暖,吉顺又一年。在我和父母心里,开河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开启新一年的好兆头。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带几条开河鱼去北京给同事们分享,时间富裕时还会下厨做上一桌全鱼宴招待他们,他们也常说惦记着这一口鲜味儿。”

年近40岁的王磊从小跟随父亲在黄河上打鱼,除了禁渔期,剩下的日子他多在渔船上度过。“每年春天开河时节,我们都是忙碌而兴奋的。看着一条条鱼儿扑腾着从水下游上来,再被我们收入船中,别提有多高兴了。”王磊告诉记者,每年的开河鱼他几乎都要送给亲朋好友一些,一是为了让大家都讨个好彩头,二是因为知道大家都好这一口鱼鲜味儿。

无独有偶,白银虎也是乌海的老渔民,他从小生活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小时候总爱跑到离村子不远的黄河边摸鱼。如今,虽然岁数大了,可他依然身手不凡,人送绰号“鱼鹰”和“浪里白”。他对记者说,除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他还能做一手好“鱼菜”,煎炒烹炸样样在行。白银虎说,他经常给外地朋友做“全鱼宴”,见识了许多黄河鱼的种类。“常见的鲤鱼就不说了,我打过的‘稀罕’鱼包括格子鱼(七星鱼)、扁鱼(武昌鱼)、沙嘴子、穿丁子,这些都是咱乌海的黄河鱼。”白银虎说。

高端的食材往往使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乌海人用家常方法炖鲤鱼最能够保持鱼肉完整而鲜美的本味。“将鲤鱼用清水洗净去除内脏和鱼线,两面打上花刀备用,锅内倒入适量花生油,油热后依次放入花椒面、葱、姜、蒜爆香,将鲤鱼两面都煎一下加酱汁、料酒、生抽调味,再加适量的水,放入适量食盐加几片香叶,倒入少许白酒去腥,盖上锅盖中火炖20分钟左右,将鱼翻面再改用小火炖至鱼汤变浓稠的时候出锅,将汤汁浇在鱼身上撒上香菜即可。”白银虎说,“鲤鱼在冰下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体内积蓄了丰富的营养和厚厚的皮下脂肪,肉质也更加鲜美纯净,无须过多调味便已鲜香扑鼻。吃一口肥硕香美的鲤鱼,再蘸上浓浓的汤汁,鱼肉的鲜甜鲜美之气在口腔中漫延迂回萦绕鼻端,令人垂涎欲滴,闻其香,心旷神怡;品其肉,回味无穷、紧致多汁,滋味鲜活鱼脂丰腴、润滑肥美,一个字‘香!’”

“新鲜的黄河鱼,鲤鱼、草鱼、鲶鱼都有!”走进海勃湾区新天地市场水产区,这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顾客络绎不绝,好不热闹。“今年是我在这儿卖鱼的第6个年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咱这儿黄河鱼可是出了名的好吃,尤其是开河鱼,老顾客不仅自己买回家食用,还会给外地的亲朋好友邮寄呢!”一家售卖黄河鱼摊点的老板说。

美食不仅能留住一个人的胃,更能留住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情。市民王国维说他本不爱吃鱼,但自从在海勃湾区黄河街某饭店吃过一次黄河鱼泡饭后便喜欢上了吃鱼。“从此以后,不论到哪个饭店都想尝尝特色鱼菜。我吃过渔村的黄河杂鱼锅、东北铁锅炖的铁锅排骨鱼,还有酒店推出的锦鲤鱼头宴,都好吃得不得了,各个味道独特鲜美,不愧是最地道的乌海滋味。”王国维笑着说。

与王国维不同,李娜则是一直喜欢吃鱼。“实不相瞒,我当年留在乌海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的鱼好吃。虽然那时没有这么多做法,但味道也很棒,厨师们用最简单的做法便可以炖出香味四溢的鱼菜。”李娜说,她在乌海待了15年,有黄河鱼菜的餐馆基本去遍了,什么肥肠爱上黄河鱼、红烧鱼、黄河鱼泡饭都是她的最爱。看着如今的黄河鱼不仅做法多样美味,还成了乌海名菜,李娜发自内心地高兴。

“来黄河看一看,再体验一下黄河周边的风土人情,很接地气。”市民吴倩说。她和丈夫都喜欢吃鱼,每年开河时都会到黄河边上的渔家吃开河鱼宴,一是为了美好寓意,二是因为对黄河鱼的偏执喜爱。

肴变万千,鱼鲜的美食组合,总会随着时代而变化,而在乌海吃黄河鱼却是亘古不变的主打菜。鱼与鲜密不可分,在美食界自带流量,除去炖的做法,煎、炒、烹、炸,也是餐桌上的“常客”,人们舌尖上的爱。

3月9日,记者走进海勃湾区滨河大道的一家主营黄河鱼菜的饭店,后厨正忙得不可开交。该饭店主管张先生介绍,店里主营黄河鱼,有杂鱼锅、鱼肉饺子、黄河鲤鱼等菜品,一年四季生意都不错,特别开河之际更是火爆异常,客源不仅有本地顾客,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食客。

“每次来乌海必来这里打卡。乌海的黄河鱼真是太美味了,吃一次就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鱼很鲜,不需要太多佐料就能让人尝到鲜美的味道。”

“第一次来乌海,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鱼真是太幸运了,以后就是冲着这黄河鱼都会再来乌海。”

“来乌海走亲戚,从网上看到黄河鱼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菜,那我必须要尝一尝。味道还真令人惊喜,肉不柴、很鲜嫩,味道既不咸也不辣,真正的美味,不虚此行。”

……

许多食客们在一家饭店留言,表达着对乌海黄河鱼菜的喜爱之情。

不仅该饭店客流量不错,与之相邻的3家主营黄河鱼鲜的饭店同样生意火爆。“黄河鲤鱼可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形态优美,金鳞赤尾,肉质肥厚,细嫩鲜美,古人更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说法。现在人们吃饭十分讲究,不少外地朋友为了这一口正宗的黄河鱼会长途跋涉而来。”海勃湾区某饭店总经理李强说。

乌海的渔民们跟着黄河鱼跳龙门,鼓了腰包,美了日子。如今,走在乌海的大街小巷不仅黄河鱼菜餐馆随处可见,出售黄河鱼的店铺更是比比皆是。“我这是10年老店了,就卖咱黄河鱼鲜,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红眼等。如果有顾客需要做成成品,我们也可以做,做法除了传统的清炖之外还有烤和煎两种。”海勃湾区乌斯太街某黄河鱼售卖店店主说。

“我家的鱼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实实在在的黄河鱼,加上简单的调料和豆腐一炖,出锅以后味道属实不错。‘鲤鱼炖豆腐’就是我家的招牌菜,营业一天下来,光是这道菜就能卖出30余盘。”一家黄河鱼餐馆负责人王先生说。

尝黄河鱼鲜,品红色温柔,这的确是最地道的乌海滋味之一,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美食生活,还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