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觉春生。(张卫东 摄)
本报记者 韩建慧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月20日22时07分,我们将迎来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者,寒气逆极之谓也。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此节气处在“三九”“四九”之际,无疑是一年中最寒冷,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大寒虽寒,却也孕育着春的气息。有道是,物候轮转,岁月不居,大寒之后是立春,二十四节气又迎来新的一轮,一年时光又将循序罔替。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便是说大寒过后,日渐变暖,母鸡开始孵育小鸡,所以深重的寒意之下,孕育的是新生的序曲;鹰隼傲立于冰雪之上,俯瞰大地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寒冷,而坚硬成冰的湖水深处,隐约已有春水溶溶……这便是大寒时节极为特别的景致。
岁末成新始,深寒待春归
大寒是一岁之末,亦是一岁之始。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美好的春天总要经过寒冬的洗礼,才显得更为珍贵。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大寒就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刻,实则不然,这种“冷”其实也分“南北”。
根据气象预报显示,在北方部分地区,大寒节气的温度与小寒差不太多,但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大寒的确是一年中最冷的“四九”时刻。但好在过了大寒,就意味着即将冬去春来,温暖的春天总是让人充满了期待。
对于我市这样的北方内陆城市,大寒时也有特别的景致可看。这段时间,随着气温降低,河湖之上,水冻冰坚,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冰上嬉戏就成了孩子们独享的冬日快乐。
冰上游玩,最重要的就是小心暗流,这一点年年都去市植物园滑冰的市民朱赞斌很有经验。朱赞斌就住在市植物园附近,每年他都“掐着点儿”去市植物园里观察冰面上冻的情况。大寒节气临近,小孙子也正好放了寒假,祖孙俩便日日扛着自制的冰车,到冰面上去“撒欢儿”。小寒过后,我市的天气一直以晴朗为主,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也让朱赞斌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冬日时光。
“我们小时候可以玩的游戏很少,一到冬天就盼着上了冻好去湖面上滑冰。小孩子人人会背九九歌,一九二九不算九,河面冻得不结实,不能去;三九四九冰上走,是最适合滑冰的时候;等到五九河开,六九燕来,小孩子就被严禁上冰啦!”朱赞斌说。
除了滑冰,大寒时节,也被爱好摄影的人们视为“冬韵”最浓的时候。此时元旦已过,新春临近,街路上春节气息已经越来越浓。今年我市早早地开始营造新春氛围,无论是街路上缤纷十色的新款花灯,还是早早搭起来红彤彤的年货节展位,都给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好的素材。
张雨薇就背着相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找“年味儿”,偶尔也能听见零星的鞭炮声,这让她稍微有点恍惚:“想起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到处都是鞭炮声,一板儿挂鞭舍不得放,都拆成一个一个的,几个小鞭炮我们能玩儿一天。”
人间冬色尽,游子归程急
年年冬日有尽时,岁岁大寒迎新春。作为岁末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充满了辞旧迎新的味道。
在很多时候,岁末这个词,都会让人觉得有点伤感。一年的光景转瞬到头。无论是想忘记的,还是想挽留的,都会随着如水光阴渐渐逝去,最终了无痕迹。
但如果岁末与新春联系,这种伤感就会被希冀所取代。物候轮转,草木枯荣,人间冬色尽时,便是新春到来时,这样一想,便顿觉天地广阔,万物可喜起来。
大寒节气,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催着游子早早踏上回乡的旅途。有人说大寒不寒,就是因为大寒总与“忙年”和“回家”相生相伴。
“回”这个汉字,实在是很有韵味,既有千折百转的艰辛,又有终归原点的圆满。仿佛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心境,无论身在何方,回家都是一件温暖而喜悦的事情,纵然千折百转,辛苦疲惫又如何,总能回归原点,为一切画上一个圆满。
当然,为了回乡做准备的,何止是游子,家乡此刻,也早就做好了迎接远方亲人归家的准备,大寒时开始的“忙年”就是序曲。按照时间来算,大寒往往与“腊八”相近,民间歌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仿佛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寒的节气风俗几乎都与“年”相关。大寒的节气风俗在不同地域有很多版本,大概可以总结为这样十个,包括“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这一习俗多在南方,是说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而“纵饮”“做牙”等则指的是放开宴乐,纵情喝酒,美餐一顿,可谓南北方皆宜。一年辛苦到头,总要开个年会热闹一番。据说“做牙”就是“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后来人们把美餐一顿称之为“打牙祭”,当下企业流行的“年会”便是“牙祭”的遗俗。
“扫尘”“糊窗”“腊味”“洗浴”“贴红”等等都不难理解。“赶婚”和“趁墟”又是什么意思?对民俗文化颇为了解的市民张传喜告诉记者,这就是过去民间“岁晏乡村忙嫁娶”的意思了,传说腊月底人间诸神,如灶王爷等都要回天宫汇报工作,人间百无禁忌,婚嫁不需“挑日子”,故此称作“赶婚”。而“趁墟”则是南方地区对“赶集”的叫法。
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大寒时分,寒气虽寒冷,却挡不住热气腾腾的人情味儿。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之后,天气便会逐渐回暖。仿佛一个转身,就能与暖暖的春色撞个满怀。
古人讲究否极泰来,因此,冬终春始也算得上是一种“触底反弹”。
既然人间向暖,当然要有春花绽放。古有花信风,说的便是什么风吹来,就要开什么花。大寒时节也有自己的“花信风”,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只是这三种花都是南方独有,在我市这样的北方地区却是很难见到。
但北方,也有北方的鲜艳春色。记者注意到,连日来,我市的各大花卉市场几乎都迎来了春节前的小高潮,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在此时选几盆漂亮的花搬回家,给即将到来的春节添上一抹亮色。红掌、杜鹃、海棠、金桔、蟹爪兰等最受欢迎,鉴于物流通畅,银柳、蜡梅、君子兰等少见的花卉也能供北方人家插瓶。这么一番打扮之后,新春的气息就日渐浓郁了起来。
等春来的心情总是可喜的。那些红彤彤的灯笼、窗花、对联总能冲淡岁暮与寒冬交织出来的那一缕寂寞和惆怅,于是,就算落雪,也只意味着“兆丰年”,度过大寒这一天,就即将翻过这一年,春的脚步,就真的不远了。
大寒——
岁暮听风雪,静待万物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