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路绽光辉

书名:《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 作者:海未平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古丝绸之路曾是连通中国与世界的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中西文明互鉴的道路。《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立足于东方视角,从考古实际出发,系统总结了中国在丝绸之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界丝绸之路的研究,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出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气派。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开启通往西域的“凿空之旅”,也开辟出中华文明远播西域、西域文明影响中国的通道。为了深入探寻中西文明往来交集的历史进程,展现东方大国在丝路之旅上的重要影响,作者海未平跟随文物考古团,从昔日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今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天山南北,艰难跋涉一路直抵中亚地区。沿途,他们寻踪觅迹,发现了大量涉及丝路的历史遗址和遗存:薄如蝉翼的丝绸、美轮美奂的瓷器、古意森森的墓葬、色彩绚丽的壁画、断垣残壁的古城堡,它们就像一粒粒蒙尘已久的“珍珠”,被人散落在遥远的大漠深处,无声地诉说着那些业已久远的过往。

大漠无情人有情。聆听着历史深切的低吟,多年以后,海未平和他的考古团队,不辞辛劳来到考古的第一现场,掘沙去土,努力查证每一处历史遗迹的生存档案,力求找到众多文物与丝路之间相生相息的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们科学而缜密的调查研究,历时十余载,终于让这些吉光片羽找到了它们的来处,也就有了书中一系列不平凡的丝路故事。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加之十九世纪少数西方考古学者对中国丝路文物的掠夺,致使我们在国际丝路研究领域,痛失了一些重要的话语权。为此,海未平的此番丝路科考,完全是站在东方视角去审视丝绸之路,用东方话语体系去讲述丝绸之路的繁荣与精彩。探究中,他们参观了国内丝路研究的重点院校西北大学,拜谒了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陵墓;之后,穿越肥沃的伊犁河谷,寻访了丝路文明给西北生产、生活带来的文明成果。一路向西,开始进入神秘的中亚地区。在异国他乡,他们与当地的文物工作者组成联合考古队,相继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萨扎干遗址,发掘了康居贵族墓葬,发现了大月氏部落的生活居处,并初步掌握了其迁徙路径。到塔吉克斯坦的萨拉兹姆旧址,找寻到了因丝路连通而带给这个地区的昌盛密码……

通过海未平的这场文物考古,进一步理顺了中国与中亚诸国,在丝路交流中的深厚渊源。西汉时期,借助丝绸之路的贯通,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被输入中亚及丝路沿线各国;来自中亚的瓜果蔬菜、特色饮食也传入中国,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长安作为西汉和唐朝的国都,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既承载着赓续中华文脉的重任,又肩负着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异域的使命。以此作为考量,盛世之都的长安,可谓很好地完成了文化传输和引领的任务。

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阵阵”,到如今在亚欧大陆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文明的薪火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得以传承。有理由相信,中国同中亚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从此,又将不断书写出新的丝路传奇。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