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建慧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诚然如此,对于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图书馆就是最理想的栖息地,是眺望世界的窗口,更是休憩心灵的桃花源。
爱书者好买书,但买书可是个技术活儿。市面上的书籍浩如烟海,质量却良莠不齐,选书时应该注意点啥?如何才能购买到真正的“好”书,听有经验的读书达人给您讲一讲。
建议一:
买书要看出版社
买书时,是书籍的装帧更重要,还是出版社更重要?读书达人宋玺说,当然是后者。“同一本外国名著,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译本天差地别,挑出版社是买书最基本的步骤。”他说。
宋玺认为,国内一些知名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门槛比较高,审核过程也比较严格,书的品质就比较有保障。相比之下,部分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藏书者来说,还是知名出版社更为安全可靠。
宋玺很喜欢看外国文学,但他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没有掌握多国语言的能力,当然也就看不懂原著。“知名出版社的译本大多更为专业和经典,对于我们这种靠着译本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很友好。”他说。
宋玺也推荐了几家他很信任的出版社,比如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我最喜欢的《飘》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的品质比较有保障。”他说。
当然,宋玺也提醒广大读者,不是说名不见经传的出版社就一定没有好书。“决定书的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出版社当然不是唯一的。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大多价格相对较高,有时候读者为了经济实惠,也可以再看看其他方面,并不是出版社唯一论。”他说。
建议二:
出版版次隐藏“小秘密”
除了要看出版社名称,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看得出一本书的品质?读书达人何雨晴说,版次里往往藏着小秘密。
何雨晴拿出两本不同出版社的《月亮与六便士》给记者举例子,其中一本已经再版了23次,另一本只再版过1次。“我个人认为,出版的版次越多,说明这本书在市场上受欢迎,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她说。
何雨晴的说法也得到了读书达人刘健的认同,刘健找到一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富兰克林自传》给记者举例。这本书内页显示,该书2013年2月第一版,2016年12月已经第13次印刷。“再版次数往往说明了书籍被认可的程度。有的书出版了一次,而且印量还比较少,只能说明出版商和作者对这本书的信心都不足。在短时间内再版次数多的,肯定有其特别之处。”他说。
建议三:
好书里面“藏”好书
不知道哪本书好的时候该怎么办?读书达人张哲说,好书里面就“藏”着好书。
“首先是看作者。以文学作品为例,当我们读到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试试找这位作者其他的作品来读,大概率水平都不会差。”他说,“虽然这种判断方法有点肤浅,但有助于我们认识新人作者。”
其次就是从书中“找”书。“当你读了一本满意的书,可以拿这本书当作线索,去寻找更多的好书,比如书里面作者提到或引用的相关书籍,像是参考文献里引用的资料,都可能给我们找好书提供帮助。”他说。
第三就是看具体风格。“仍然以文学作品为例,碰到一本好书,作者有很明显的致敬对象时,可以去找被他致敬的那位,会有意外的收获。我第一次知道博尔赫斯就是因为有一位作者非常喜欢模仿他,而我恰好看了这位作者的作品,才让我认识了博尔赫斯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说。
建议四:
书的目录藏着作者的逻辑
“我常常认为,书本的目录是整本书的高度概括,根据目录可以初步判断其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文章的逻辑架构是否清晰。”说起如何挑书,读书达人张杰这样说。
“我喜欢到书店里‘漫游’,满架子地翻,看得最多的就是书的目录。”张杰说,“如果简单的目录都能让我觉得有价值,那这本书大概率是好书,至少让我有想看下去的欲望,不至于买回去束之高阁。”
当然,这样的做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类型。比如有的文学类作品就只有章节没有目录,对此张杰的办法是随机挑选几页读一读。“我的经验是,好的作品,随便挑一页开始读,都不会有一头雾水或者寡淡无味的感觉。反而想让你去探究前因后果,去找这个人物的身份、经历和结局。比如我第一次读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少年天子》的时候,就不是从头开始读的,但只翻了几页,就生出了买下来回去慢慢看的兴趣,这也许就是好书无废章的缘故吧。”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