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的着力点也在基层,许多基层矛盾纠纷源于历史、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各方权益存在对立冲突,当事人之间如互不相让则容易激化矛盾,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想要解决矛盾冲突,就需要基层干部勤练内功,用好“民情账本”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依法办事,主动作为,及时化解矛盾。任何试图掩盖问题、规避责任的做法,最终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激化矛盾,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时,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社会治理的“金钥匙”,可以切实发挥搭建党和人民群众桥梁纽带的作用,正视问题、寻找共同点、解决问题,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风险隐患排查在萌芽,防止“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基层调解实践中,人民调解不止于签订一纸协议,而是从法理、情理、事理等多角度平衡双方诉求,在定纷止争的同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矛盾纠纷化解中传递人文关怀及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期许的同时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基层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每一个行政行为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的同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