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评论 | 助消费需多点发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提振消费被放在首位。

助消费要顺应消费新趋势,培育消费新动能。当前消费新态势新特点突出,要持续优化供给结构,鼓励厂家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供“量体裁衣”的创新消费品。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丰富直播带货渠道,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督,让消费者安心购物。持续挖掘服务类消费潜力,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需要继续发挥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促消费工作不仅要关注需求端,也要关注供给端。通过信贷资源配置,银行可以助力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领域加速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导消费提质升级。例如,为助力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银行可以为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养老、托育机构提供融资服务,助力其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出针对养老、托育等服务的消费信贷产品服务,鼓励消费者体验更多领域的消费服务。

2024年,我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银行业需推出各种以旧换新贷款产品和优惠措施,降低消费者以旧换新的门槛,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补贴优惠政策,形成“政府补贴+金融特惠+商家优惠”的模式。

促消费应推动相关政策更好落地,打破消费者参与阻碍。加强监管和完善消费者监督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对骗补套路予以严惩。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消费券投放规模和比例,优化领券流程和抽签方式,覆盖更多消费品类,满足消费者不同消费需求,让更多消费者受益。扩大消费券覆盖范围,尽可能减少消费券和折扣优惠券的使用限制。

多方发力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也可以为银行业务发展拓展空间,在多方互动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消费环节的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