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互撕谩骂污了奥运精神

四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如期而至。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不断挑战自我、突破体能与技巧的极限,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赛场外,观众以各种形式加油打气,期望运动员们为国争光,不留遗憾。这原本是人们熟悉的景象,然而,对一些人而言,他们看的不是比赛,而是抱着饭圈思维,玩起了拉踩引战、制造对立的游戏。

在关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针对运动员的不良言论,运动员失利被谩骂、嘲讽;摘得金银牌本是好事,却出现一些污言秽语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奥运会赛事异常紧张,运动员最需要静心凝神,粉丝却在线上线下撒泼,制造各种噪音,一些比赛中的“阴谋论”层出不穷,外行在网上指导起了专业队……试想,一位运动员即便再优秀,如果身边时时充斥着各种消极、负面言论,恐怕也难做到心态平稳。

从法律角度说,不论是网暴在奥运会赛场上失误的运动员,还是网暴其他运动员,这种按键伤人行为都涉嫌违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23年9月25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网暴涉及到的诽谤罪、侮辱罪等定罪处罚情形。可以看到,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8月4日,300余个违规微博账号根据程度不同被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8月6日,一网民因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奥运健儿被刑事拘留,这些都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与反对网络暴力的决心。

从竞技体育角度说,比赛本就是魅力无限又无比残酷的。竞技赛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一说。金牌只有一块,所有运动员都会尽全力去拼搏,谁的发挥更好,谁的状态更佳,谁就离金牌更近。奥运会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竞技体育赛事,竞争非常激烈。在紧张的比赛中,运动员难免会失误失利,即便是水平再高的运动员,也会有状态、心态的起伏,也会随时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情况。不希望看到的失利出现了,表达遗憾,也要大度包容,只问金牌和结果的态度并不是现代体育精神的指向。对于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出现的失误,观众还是应当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些指责和谩骂,更不能对其网暴。

看体育比赛的乐趣在于观战高手对决、探索人类极限、突破自我攀登高峰、感受家国情怀,而非只是一块奖牌。要明白,一届奥运会,有多少荣耀时刻,就有多少“意难平”。保持良好的个人素养,不应借由网络对运动员恶意攻击、网络暴力,约束个人言行,尊重运动员的努力付出,理性发言、理智表达。让我们一起以最大的善意拥抱每位在奥运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为他们摇旗呐喊。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