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初秋8月,瓜果飘香。行走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只见一排排温室鳞次栉比,大棚内各种蔬菜、水果长势喜人,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呈现出一派和美景象,一幅堡垒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泽园新村党委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干部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固本强基

打开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泽园新村地处城郊接合部,主要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瓜果蔬菜及休闲采摘为主,人口少、面积小、位置佳的特点突出。

泽园新村党委依托乌达区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赛品牌、拼实绩、促服务”活动,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双领双增”作为党建品牌,联合辖区企业、动员村民参与,着力盘活闲置资源。

泽园新村党委充分利用闲置大棚、土地等资源,开展租赁服务,利用收益为村里修缮道路、安装路灯;聘请辖区优秀企业家担任集体经济公司职业经理人,在线上网站注册成为商品供应商,社区工作人员带着“土特产”到园区企业跑销路、做推广,与12家企业成功签订100余万元的配送订单;采取“合作社+订单”的模式,动员517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集资14万余元,实施4万株小西瓜种植项目,获得60万元收益,举办首届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5户订单农业种植户获得了22万余元的生产收益;利用集体经济公益金完善基础设施,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补助,52名符合条件的村民享受到每人100元的补贴。

农文旅融合

旅游收入实现新突破


泽园新村党委明确“党建+农旅”发展路径,结合村内资源禀赋,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泽园新村党委利用村民现有的采摘大棚,搭建统一样式的小木屋,集中配套围栏、指引牌等设施,着力打造“鲜甜市集”;鼓励村民利用自家空地种植杏树,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踏雪”景观;召开民宿发展座谈会,抓住旅游旺季开办“乡村主题民宿”,实现从城郊接合部到网红旅游“打卡地”的转变;持续完善配套设施,依托周边独特的“山、水、沙、城”景观,引入第三方形成漠海山境露营基地、“十八味”主题俱乐部、吉奥尼酒庄等多个乡村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红湖水韵、四季滑雪场、草莓小镇等重点项目,成功开辟田园风情自驾游、沙海穿越自驾游2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从“空心村”到沙漠越野“后勤保障基地”的转变;举办丰收节、小柿子节、冬捕节等活动,并集聚投资方、农业企业、政府等各方力量,打响沙漠越野旅游品牌,成功举办“狂野沙漠·悦享乌达”2024“阿诺达杯”中国·沙行甲级联赛单车赛,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0万元……

“以农兴旅,以旅强农,我们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注入现代旅游元素,将农业、文化、旅游融为一体,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泽园新村党委书记李军表示。


服务群众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泽园新村党委带领党员在全村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100天的“大走访·大调研”行动,收集意见建议165条,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23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政策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农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工投劳1200人次,清运垃圾340余吨……在办好暖心实事的过程中,党群干群关系更近了。

同时,泽园新村党委坚持推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召开民情民意征集会,对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处理,形成上下沟通、协调解决的良好格局,先后修缮农田作业路13公里,铺设给水管网27公里,完成户厕改造、路灯安装等为民办实事项目20余个,复耕土地1000余亩,村民增收80余万元,使得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泽园新村党委完善项目实施结果公示、村民评单等机制,积极推行“巷长制”,组织“巷长”采取“一户一表、逐户采集、当面核实”的方式,带动群众算好“政策惠民”“项目红利”“民生发展”“文化润民”4本账,确保每一件实事、好事都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踏上新的“赶考”路,泽园新村将锚定目标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激活新动能,以实际行动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