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活动室、安装非机动车车棚、破损路面修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新城社区每一件小事都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新城社区从事关百姓生活的“需求侧”出发,从“小”处着手、从“微”处落笔,不断用“城市微更新”回应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
“微更新” 塑造小区新环境
“以前我的电动自行车没处停放,遇到下雨天气,若是‘飞线’充电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有了停车棚,再也不担心了。”在民贸南小区,居民刘金喜与邻居聊着社区整治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问题后,小区发生的喜人变化。
一直以来,小区非机动车停车难是业主们的一块心病。平时车辆乱停乱放,甚至乱搭乱接电表箱充电,影响小区整体形象,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小区改造之际,新城社区计划为辖区老旧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并联合新爱里物业建设配套停车棚。
期间,社区党委多次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听取居民代表意见,并在小区公示栏、居民微信群里实时公示进展情况。在实施阶段,部分居民对施工细节又提出新要求。住在一楼的白海兰担心停车棚会影响采光,对此,社区不断优化方案,车棚使用防火的白色透明材料,在为车辆遮风挡雨的同时,也不影响一楼住户采光。此外,车棚一角还放置了灭火器,以防不时之需。“想要的都有了,改到我们心坎里。”看着自己的诉求得到妥善解决,白海兰笑着说。
一个个“微更新”虽然规模较小,但为小区带来了巨大变化,新城社区以此为契机,对民贸南小区内老旧墙体实施墙体绘画,一幅幅会“讲故事”的“彩绘墙体”,不仅展示了老旧小区如今的变化,更体现出城市文明的进步。如今的民贸南小区,健身器材、停车位、活动室、车棚样样齐全,小区基础设施实现“从无到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微治理”解决社区老问题
近期,民贸南小区活动室里,几位老人唱着歌,聊着天,兴致高昂。“多亏了小区几位业主的提议,我们才有了这间活动室。”社区居民陈建民笑呵呵地说,活动室为小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民贸南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日前,几位老人在小区里搭起了临时休闲吧,社区网格员刘阳发现后及时制止。“我们也不想啊,就是盼望小区里能有个活动室。”老人们的抱怨让刘阳意识到,小小活动室牵动着许多老年人的心。随后,社区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多方召开了“碰头会”。会上,大家达成共识,将小区一处杂物间用来做活动室。同时,小区党员和居民纷纷出力,从打扫卫生、清理杂物,到搬运设备、修理桌椅等都抢着干。活动室的硬件设施都到位了,但谁来提供管理和服务呢?墙上的值日表给出了答案。一年365天,每天有一名小区居民当值,负责烧水、清扫、管理等日常工作。“我们给小区居民发出倡议后不久,就有很多居民来认领了,如今,每天去活动室活动的老人络绎不绝。我们还会不断完善活动室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新城社区党委书记段瑞敏说。
去年以来,新城社区以加强社区“微治理”为核心,做实做细社区治理,将基础网格精细划分为以楼栋为单元的“小微网格”,选举热心党员及居民担任楼栋长兼小微网格长,收集民情民意、主动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着力形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成功纾解社区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以“绣花”功夫编织基层群众的民生幸福网。
“微服务”温暖群众聚人心
“今天的菜不错,我要一份红烧鱼。”“我要一份冬瓜烧肉。”每天中午,新城社区凤凰人家的幸福食堂十分热闹,社区老人们陆续到来,有序排队就餐,从众多小碗菜中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菜品。幸福食堂新鲜可口的饭菜、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前来就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用餐,十分惬意。“自己买菜做饭,对于我们这些腿脚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真是麻烦事。现在有了这个食堂,生活方便多了。”74岁的孙本木笑着说。
新城社区老旧小区多,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447人。为了更好解决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社区整合资源,推行“党建+幸福食堂”互助养老模式,将新建的居民活动室对外开放,“摇身”变为居民家庭聚会场所,除就餐外还提供休闲看书、看电影及健康讲座等7项服务,不仅让“小饭碗”托起“大民生”,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让老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下一步,新城社区将不断健全完善‘微服务’工作机制,精心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项目,持续推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段瑞敏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