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蓝天社区党委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广开渠道撬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辖区多种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了“社区合伙人”共建模式。当群众有专业化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时,社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社区合伙人”发出服务申请,以此来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推动城市社区由“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
面对面“唠家常”架起邻里“连心桥”
社区工作人员以“串门儿”的方式,深入居民家中,或到辖区小凉亭、小广场等区域与居民围坐在一起,主动亮明身份,亲切地与社区居民拉家常,关心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特别是医疗、就业等民生事务,为社区居民讲解政策,答疑解惑。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密切掌握居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诉求,认真排查苗头性问题,及时协助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协助辖区居民办理各项政务服务工作,做好惠民小事,架起沟通服务邻里“连心桥”。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小区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距离变小了、服务贴心了、人情拉近了。
共创睦邻生活 构建邻里互助圈
蓝天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针对社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积极开展帮扶困境青少年、“时兴图书馆”公益读书会等活动,覆盖儿童、青少年200余人。针对孤寡、独居、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建立“定点”上门服务。
同时,社区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圈”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志愿者入户帮扶的形式,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让适老服务更舒心、更贴心,有效解决了辖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80岁的孟鲁珍是蓝天社区“邻里互助圈”志愿服务平台的帮扶对象之一,子女平时工作繁忙不能时刻照顾老人。社区选派6名志愿者随时对老人进行帮扶,构建起一老多人帮、一户随时助的互助格局。“只要一个电话或一个信息,咱们社区志愿者就会及时来帮助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孟鲁珍说。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遇到大事小情,彼此伸把手、帮个忙,既是帮他人,也是帮自己。这样的温情之举,在我们社区遍地开花,尤其是社区与辖区单位之间,邻里与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已经成为一种相处常态。”蓝天社区党委书记冯五喜说。
日前,润德家园小区“温暖邻里帮”便民服务日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发型师为居民理发,热心保安小哥为居民磨剪刀、磨菜刀。居民们就近便能享受到便利的贴心服务。像这样的温馨场景每个月都会在该小区上演。辖区京海城二期小区地下车库和小区各属两个物业公司,为了让该小区统一物业管理,社区组织居民代表通过协商会议,对统一物业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表决,既实现了小区居民自治,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也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
丰富睦邻文化 营造邻里友好氛围
蓝天社区以文化为切入口,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共享邻里”为服务理念,聚焦辖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依托文润蓝天志愿服务队开设文化公益课堂,组织辖区有兴趣爱好的群众到社区参加朗诵、舞蹈等培训。公益文化课堂参与性广、体验感足、互动性强,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社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以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邻里活动,让居民体验包粽子、剪纸等民俗,社区服务成为凝聚邻里的“黏合剂”。同时,社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趣味运动会、扑克比赛、健步走等各类文娱活动,让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将邻里街坊关系紧密融合在一起。截至目前,已举办开展各类邻里文体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让居民在活动互动中融洽和睦的邻里关系,逐步实现邻里关系的升级,从“陌邻”变“睦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