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梦二十载 展翼向未来 ——乌海机场通航二十周年记

通航示意图。

本报记者 韩建慧 通讯员 李娴

九曲黄河,滔滔北上,经宁入蒙的第一站就是乌海。作为黄河几字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乌海东临鄂托克草原,南接宁夏,西靠苍天般的阿拉善,北望西部粮仓河套平原,地处华北、西北接合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

尽管建市时间还不足50年,常住人口也仅有56万,但乌海却以“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的独特魅力闻名于世。特别是近年来,乌海立足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

这些成绩,有乌海机场的一份贡献。一座机场、17条航线,乌海机场成为连通全国的空中通道、地方经济发展的交通枢纽。

忆往昔,峥嵘岁月创事业

回望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乌海机场的发展历程——

2003年12月13日下午3时20分,一架从北京起飞、满载乘客的多尼尔型32座客机徐徐降落在乌海机场,这标志着乌海机场正式通航。

在此之前,乌海机场已经经历了整整10年的计划和筹备。作为内蒙古西部一座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曾几何时,交通是困扰乌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

在乌海机场通航前,乌海地区虽有铁路和公路,但由于地理位置局限,铁路往来只能直通北京、天津等华北城市,与南方、东北、西南等地沟通甚少,居民出行、客商往来多有不便。

乌海机场的通航,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投入使用的第一个3C级支线机场,不但满足了乌海人民的航空梦,同时还担负起自治区西部地区人工增雨、飞播造林、防凌防汛和为泛美航校飞行训练提供通用航空安全保障服务的重要使命。

2006年,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乌海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实现了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

2008年,乌海机场加入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大家庭。集团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运行机制、优质的服务标准以及整个产业链被逐一复制成功,标志着乌海机场向现代企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运输生产也由市场起步培育阶段向市场成长成熟阶段过渡,用短短5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兄弟机场50年才走完的路程。2008年12月12日,乌海机场取得了旅客吞吐量7万人次的优异成绩。

2009年,乌海机场开通了经西安至广州的航线,以及乌海经呼和浩特至上海的航线。这两条航线的开通,将乌海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两大城市连接起来。

2010年,乌海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同年,乌海机场还以高分顺利通过了民航局安全审计。

2011年,乌海机场得到非民航业务的经营权,并实现了机场派出所、气象台、消防等公益性职能服务。旅客吞吐量更是在连续3年快速增长后,突破20万人次。

2012年,乌海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2196人次,突破30万大关,各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内蒙古地区前列。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在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支持下,乌海机场开通了惠民工程“呼乌快线”,真正实现了“大众化”航空,当年旅客吞吐量就突破47万人次。

2019年,乌海机场突破旅客吞吐量52万人次,提前实现民航强国战略2030年的规划目标。

2021年,在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五小”创新模式的引领下,乌海机场累计26项创新项目荣获集团表彰,3项取得专利,推动了创新发展的大提升。

今年,乌海机场积极落实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公司从经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型的体制改革,将部分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安全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充分的航空保障业务进行市场化,再度实现管理创新。

同年,还首次开通乌海葡萄全货机航线,是特色农产品“飞出内蒙古、飞向全国”的有益尝试,更是推动乌海葡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的创新之举。

……

通航20年来,乌海机场航线和航班班次不断增加,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乌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

从开通“呼乌快线”,推进干支联动战略,到落地全区“互联互通”航线网络建设规划,乌海机场稳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一组组数据的刷新,律动着乌海机场发展的脉搏;一串串数字的鼎新,印证着乌海机场发展之路上的坚实脚步。

乌海机场从1条航线、1个城市、1周8架次飞机、1个航空公司经营,发展到拥有13条航线、17个通航城市、1周144架次飞机、10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实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枢纽城市全覆盖,连通西安、重庆、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经济圈,力争今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

看今朝,智慧之翼助发展

今年,对于乌海机场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国民航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乌海机场也迎来了通航20周年的重要时刻。

20年间,乌海机场以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经历了从梦想启航到展翅腾飞的蜕变历程,内引外联,为乌海地区架起了一座连通全国的空中桥梁。

20年间,乌海机场从“名不见经传”的支线小机场,到成为对外展示乌海形象、助力地方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风雨兼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一个航班,能带来一批项目,还能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的“幸福感”;

一条航线,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推动乌海与国际接轨;

一座机场,能推动城市提质升级,更向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乌海的窗口。

10年前,“呼乌快线”的开通,带给乌海人满满的出行幸福感。在此之前,受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普通百姓坐飞机去呼和浩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单程票价就要1200多元,而呼和浩特至乌海的火车硬卧票价仅为130多元。

商务人士坐飞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方便,因为在2012年10月之前,呼和浩特至乌海每日最多仅有两个班次。

2013年3月1日,市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航空市场开发合作协议,将集团公司提出的“支线快线”航空运营模式引入乌海机场,让百姓尽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呼乌快线”实现了全年航班每天达到4班以上的高密度,单程票价只有100多元,且早中晚都有航班执飞,每日能为旅客提供800多个座位,不仅让乌海市民实现家与首府之间当日往返,还可借助“呼乌快线”至首府中转抵达国内50多个城市,真正成为老百姓坐得起的“空中巴士”。

10年后的今天,乌海机场又实现了与携程网、同程旅行网等OTA平台的深度合作,除及时更新航班信息、提供特价机票信息外,还加大了对“支支通”航班长者9元乘机、首乘旅客专享福利、特价机票与立减产品等促销信息的宣传力度,惠民方式更加深入广泛。

同时,机场也坚持服务至上,多措并举打造“乌海有礼”服务新名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不断完善对老、弱、病等特殊旅客和无人陪伴儿童的“全链条”服务,探索各环节服务流程再造,持续提升旅客满意度。

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乌海机场坚持的原则和使命,为此,机场不断完善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积极对接我市“加快推进‘两个转型’”的发展战略。

2020年末至今年初,尽管受疫情困扰,但乌海机场还是依靠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年来,乌海机场共保障运输飞行1341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157617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540.6吨。

同时,乌海机场也与地方政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

自治区民航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军在对乌海机场进行调研时指出:“破解支线机场的发展难题,关键在于对支线机场的精准定位、通过‘创新、突围’来实现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紧密联动,促进企业的发展。”

本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目标,乌海机场创新经营机场与地方关系,月报机场工作、邀请市分管领导一起走出去商谈开发航线、建立运营补贴和航线补贴长效机制等,都密切了机场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带动了机场航线的持续增加,运行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乌海机场已经成为乌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两年,乌海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民航通航发展大会、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以及各种对外展示乌海形象的大型活动。承担“空中引导”的乌海机场,大大缩短了乌海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时空距离,也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产业高端项目落户乌海,成为乌海扩大开放、互利共赢的“黄金商道”。

从头越,一张蓝图绘到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通航之初的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增长到力争实现70万人次,近59倍的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乌海机场跨越式发展的辉煌成就。

“不靠海,不沿边,发展靠蓝天”,这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的地区的共同特征。乌海机场也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干支联动”战略和“互联互通”航线网络建设方案,结合乌海地区航线网络特点,大力提升中转服务水平。

以乌海至呼和浩特航班为例,调整后的频次由日均2班提升至日均3班,最高达到每日4班,不断提升乌海航空网络与呼和浩特机场干线网络的衔接性,为乌海旅客提供更多中转机会。

同时,“调时刻、调机型、调结构”战略也进一步优化了航班资源。通过“调时刻”,目前已实现呼和浩特至乌海早、午、晚班的合理分布;乌海至北京航线,北京落地时间提前1小时,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提高航班收益水平,北京航线人均补贴同比下降27%;通过“调机型”,B737-800/A320大中运营机型占比较2019年增长了30.2个百分点,运输架次较2019年下降了13.1%,每架次座位数提高了18.3%,涉及机型方面的起降费收入提高7.5%;通过“调结构”,首次引进春秋航空、西藏航空、吉祥航空、西部航空等航空公司参与运营乌海地区航空市场。

按照自治区民航集团公司“支支通”航线网络规划,乌海机场也先后开通天津⇌鄂尔多斯⇌乌海、大连⇌锡林浩特⇌乌海、乌海⇌赤峰航线,率先让区内城市通起来,“干支通全网联”全面推进,努力打通航空运输“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乌海机场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誓把蓝图变现实的勇气,立足新时代、谋求新发展,助力乌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