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客户梁女士到乌海银行桌子山支行要求办理45.5万元定期提前支取业务。支行工作人员甘露发现客户神色慌张,便询问客户为何着急用钱。
原来,梁女士说她接到了“市公安局”电话,一涉案人员将涉案资金260万元误转入她的邮政储蓄账户中,现需要她配合调查,让她将所有银行的定期存款全部转入乌海银行活期账户内,还承诺3天调查结束后会将客户损失的利息返还,并且不让其告知任何人。
支行员工听到梁女士描述后,认为客户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急忙对客户进行劝阻,并拨打110报警电话。市公安局海南分局拉僧仲派出所接警后,民警迅速到达营业厅对当事人进行劝导,详细讲解了公安系统的办案流程,并联系当事人子女,对其一同进行反诈宣传,将他们手机上存在风险的App全部卸载,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自检功能。
这紧张的一幕,是一场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争分夺秒的“时间赛跑”,也是乌海银行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的缩影。近年来,乌海银行全面落实金融行业反诈治理责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重点 加大力度 线上线下筑牢“防护屏障”
老年人、大学生群体一直是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对象,乌海银行线下线上齐发力,多举措增强“易感”人群安全意识。
银行工作人员进社区、进集市,大力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特色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乡村等场所,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强化公众风险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公众认清风险,避免财产损失。
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对老年人面对面“教学”、一对一“辅导”智能手机的常用功能,向老年人详细讲解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告诫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如出现电话、短信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时,务必联系家人,核实电话来源,不要盲目转账。遇到问题及时报警,保持清醒头脑,不贪图蝇头小利,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发放宣传折页,详细讲解网络贷款、刷单返利、“杀猪盘”等典型诈骗手段及反诈知识。尤其向反诈意识相对薄弱的中老年群体提醒“未知链接不要点、陌生来电不要接、个人信息不透露”等注意事项,引导社区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为金融消费者做好双重安全保障。
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乌海银行工作人员在开学季走进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以校园为宣传阵地,围绕反洗钱、银行卡买卖危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金融主题,通过宣传展板、横幅、折页、以案说法等形式,宣传相关金融知识以及违法活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增强大学生反诈意识。
此外,在线上,乌海银行利用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推送反诈相关知识内容。为创新宣传方式,乌海银行聘请广告公司制作反诈宣传动画并广泛转发传播。
今年以来,乌海银行共举办各类线下宣传活动117次,覆盖人群8050余人次,并在支行设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台、咨询岗,巩固宣传阵地。
警银联动 精准防范 打造反诈“铜墙铁壁”
随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力度不断增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为此,乌海银行按月组织可疑交易案例评析大讲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可疑交易案例进行专题分析讲解,学习掌握可疑交易特征,不断提高一线人员风险防控能力。
乌海银行进一步加强银警联防联动。按照监管要求,乌海银行已完成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的升级改造,切实提升了涉案账户的查控效率。同时,乌海银行作为试点单位配合市公安局对开发的警银协作系统进行测试,并按照市反诈联席办要求选派2名工作人员入驻反诈中心,进一步压实涉诈资金链治理主体责任。
今后,乌海银行将继续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持续强化银警沟通机制,充分发挥银行柜面的“前哨”作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防线。(陈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