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图书馆焕新回归

本报记者 赵荣 文/图

12月2日,海勃湾区图书馆重装开馆,呈现在市民眼中的是一座环保节能、开放综合、智能现代、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

走近图书馆,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康庄题写的“海勃湾图书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粉刷一新的保温墙体取代了曾经的铝塑板外墙。图书馆大厅内,景观绿植清新雅致,装饰简单大方。汇集热门图书等各类电子资源1万余册的电子书在瀑布流电子资源借阅一体机的大屏幕上缓缓“流动”,且每周都会进行批量更新。海量书籍供读者挑选。

“大气醒目、科技感十足。我们点击屏幕上的书籍封面,即可了解书籍详情,感兴趣的话直接扫描二维码下载就能阅读。”市民李峰说,“在手机App上看书,好一些的次次都是看一半就要会员、要收费,十分麻烦。这里下载的书籍从头到尾全部免费。”

记者看到,大厅西南角的报刊阅览室古朴典雅、光线充足,有多种报纸、杂志,包括《人民日报》《乌海日报》《半月谈》《读者》《意林》《刑案春秋》《生活周刊》《家庭》等,不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满足各年龄人群阅读所需。

“我最喜欢《青年文摘》,儿子则爱看《意林》少年版,如果自费订阅,一年得六七百元,图书馆仅杂志就有250种,不仅更新及时,且每一种每一期都有多本供人们借阅,最重要的是不用花一分钱。”正在挑选杂志的市民李敏说。

步入一楼的借阅室,原有的门窗、地板、书架均进行了升级,新的书架古色古香,营造出舒适整洁、富有浓郁书香的借阅环境。

“读书是不懈奋斗中片刻休息的港湾,是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必要的步骤。”正在挑选书籍的田小军告诉记者,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压力较大,唯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不被淘汰。

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阅室在原有书籍基础上新增了万余本,借阅环境舒适整洁。这里除提供人工借还服务外,市民还可以通过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实现图书借阅和借书证办理。

馆长王雪莲介绍,目前,市图书馆、三区图书馆以及全市6个鸿雁书屋实现书籍通借通还,促进书籍流通和共享。同时推行“一键借阅平台”,读者通过乌海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手机借书”功能即可扫码借书,使操作更加便捷。目前,该平台已在市图书馆、海南区图书馆、乌达区图书馆和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海南区福河书苑2家分馆投入使用。

“海勃湾区图书馆装修升级后,馆内设报刊阅览室、开架借阅室、儿童借阅室、多功能厅、新型阅读室、文化客厅、自习室等。”王雪莲说,改造后的多功能厅可举办大型讲座、交流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文化客厅可举办小型笔会、国学讲堂,并有组织地请老师讲课;新型阅读空间则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安装了先进的阅读设备。目前,几个场馆均处于试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在查找问题的同时将做好进一步完善工作。

同时,馆内引进瀑布流电子资源借阅一体机、VR影音等智能化阅读设备。其中,VR影音是一个可听、可看的智能听读设备,适合不同需求的读者。此次重新装修,馆外设计了6个花坛和1个阅读造型的汉白玉雕塑,馆内多方位打造了植物景观等,木格栅门窗、中式吊灯、书法作品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陈列、装饰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沙发、茶几、桌椅的升级更符合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海勃湾区图书馆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二级图书馆,场馆占地2900多平方米,共有5个功能室,全年无节假日,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到馆读者500多人次,全年约18万人次。

“此次升级改造,不仅为读者提供一个舒心惬意的阅读场所,更是一次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多元化综合文化空间打造,让图书馆成为浸润书香的阅读文化阵地、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的窗口和推广全民阅读的主要渠道。”王雪莲说。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