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的海勃湾供电所营业室(图一)。(海勃湾供电公司提供)
20世纪80年代,原海供分局营业大厅(图二)。(海勃湾供电公司提供)
乌海电业局24小时自助缴费厅(图三)。(赵荣 摄)
现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图四)。(赵荣 摄)
图一为20世纪70年代的海勃湾供电所营业室,两扇窄小的木头门上,吊着两块格子布当门帘。内部陈设十分简陋,两张老式办公桌上放着票据、用户信息等资料,用来办理一些供电业务。时任收费员的徐美兰介绍,当时的收费形式还是“走收”为主,也就是在固定的周期里,收费员挨家挨户地抄电表,然后回单位计算每一户所需缴纳的电费,再挨家挨户地上门送电表单、收电费,最后将收回的钱都交回到营业室。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电力用户不断增加,电力营业厅也在不断变化着。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乌海电业局海勃湾供电分局盖起了二层楼的办公楼,一楼南侧设置为营业厅(图二),崭新的大门,内部宽敞明亮。此后,这里经过多次装修升级。而今,当智能电表全面普及,人们只需动动手指便能缴费、办理业务,营业厅前排队缴费的场景不复存在。
2016年,为了方便用户在夜间和节假日缴费,这里被改成24小时自助缴费厅(图三),而另一个设施齐、功能多、服务全的新营业厅(图四)在十几米外的一楼重新开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