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立足本职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期待最强烈、感受最真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将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优化布局,完善网格管理体系。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结合辖区实际,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网格治理模式,对全区原有网格重新划分调整,规划社区网格143个、农区网格5个、专属网格5个,并充分运用“网格通”、微信等方式,提升网格队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各类问题70963个,解决70827个,解决率达99.81%。
多措并举,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全力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办实事、解民忧的具体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今年,在全市率先实施签收响应、核查处置、反馈答复“全要素模板化”工单办理模式,印发12345热线工单办理《应知应会手册》,有效提升办结积压工单线上审核通过率。针对积压案件、疑难案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8次,指导各单位开展积压工单集中攻坚活动3次,推动积压工单尽早办结;针对就医、就学、供热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群诉类问题,充分运用数据分析、群众回访、日常监管等方式,做出预警提醒21次,切实将各类问题化解在先、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截至目前,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7.45万件,办理17.4万件。
主动服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以“枫桥式”示范点创建为契机,打造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擦亮“以调定补”“三级民情民意”典型品牌,创新实施“三定四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构建起以区域社会治理中心、镇(街道)综治中心、村(社区)综治中心、网格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法律仲裁等为主导,人民调解组织为引领,规范性注册登记社会组织、草根类调解组织为延伸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自“三定四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实行以来,化解矛盾纠纷332件,成功率达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