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近日,在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火红的铁水汩汩流出,经过一系列工序,便铸造出一块块高纯生铁。该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赛思普(CISP)工艺,运用氢基熔融还原方式生产高纯生铁,可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高铁、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是我国钢铁冶金行业的一颗“新星”。
何为氢冶金?它与传统炼铁工艺有何不同?
“氢冶金大致分为直接还原、熔融还原、高炉富氢、氢基竖炉等工艺。在赛思普工艺中,通过氢基熔融还原方式进行‘氢冶金’,由于工艺中加入了氢气,取消了烧结、焦化这两道高污染工序,排放指标与传统高炉工艺相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8%、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48%、颗粒物排放减少89%,具有碳排放低、污染物排放低、吨铁发电量高、综合能耗低等优势。”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处工程师朱陈瑾杭说。
赛思普基于良好的科研工作累积与实验室阶段的积累,已申请专利97项,授权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据介绍,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计划将位于我市的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成为氢基熔融还原工艺的中试基地,推动国家级实验室申报,以每年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进行研发投入。
朱陈瑾杭说:“我们的生产装备工序能耗每吨仅需388千克标准煤,大大优于行业先进值;每年实现喷氢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万吨。由于采用富氢气体替代煤基参与还原反应,产物为水而非二氧化碳,相较于传统高炉炼铁流程减少碳排放约30%。”
赛思普项目的投产,对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市委市政府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子布局。
为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我市先后编制印发《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乌海市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乌海市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划及配套政策。
充电更快、污染更小、续航更强……在众多“绿牌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被普遍看好。
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依托我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的优势,致力于新能源工矿用车、新能源重卡、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及制造。
氢燃料电池车工作原理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还原反应产生电,以电驱动汽车行驶,整个过程只产生电与水,达到零排放标准,其安全舒适与环保高效相结合的出行理念,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目前,我市已投运加氢站2座,引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50辆。此外,我市还制定了《乌海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暂行)》,鼓励企业参与建设新能源补能基础设施合建站,已建成8座公共充电站、121个充电桩。与合肥能源研究院合作探索氢氨能融合发展,开展氨能重卡、加氨站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市将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进我市在“双碳”背景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无碳转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