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转型争鸣 资源型地区迸发新活力

这段时间,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产业园的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公司360万吨/年煤基新材料及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塔吊耸立、车辆穿梭,施工人员在各个点位上有序作业,各环节运转有条不紊。

图片

项目总投资64.04亿元,将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以及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整个工厂“见不到煤、摸不到灰、闻不到味、听不到声、看不到人”,推动企业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集焦化、焦油、甲醇、硝铵生产及矸石发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环保型企业的同时,也将向下游延伸发展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

该项目的建设只是乌海市海南区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激发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区,多年来,海南区依托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培育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企业,形成了以煤化工、氯碱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只是,依赖于“煤”最终只会受困于“煤”,资源日益枯竭、增长方式缺乏多元支撑、环境问题突出等资源型地区的通病,成为海南区奔跑进程中必须跨过去的栏架。

图片

这“栏”怎么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爬坡过坎的海南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遵循。海南区积极谋划推进依托煤、转化煤、超越煤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

亚东高效环保型染颜料、绿邦农药中间体等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推动煤焦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延伸;

中联化工PVDF、三氯氢硅项目加紧落地,不断提高氯碱化工产业发展水平;

图片

华恒PTMEG、PBAT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和利碳纤维、世环高性能玻璃纤维、广锦BDO等项目建设推进,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

西来峰300MW、宝武100MW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7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稳步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

......

图片

转型之路,海南区一方面推动传统能源“老树发新芽”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

把焦炉煤气用作生产玻璃纤维的燃料,将矿井流出的废水变成能喝的“纯水”,煤矸石等矿山废渣被制成了优质防火保温材料和生态修复功能材料……在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煤炭被“吃干榨净”,循环经济产业链清洁又高效。

海南区的老牌龙头企业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了与园区焦化企业及下游精细化工企业形成互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体,达到年产16万吨炭黑、2万吨特种炭黑以及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现有产能规模与日俱增。

图片

“炭黑是一种新兴环保、导电性好、纯度高且有别于通用橡胶炭黑的产品。依托乌海丰富充足的煤炭、煤焦油资源和周边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将煤焦油经过煤焦油精制,提炼出附加值高的化工产品。”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志宏介绍。

目前,企业年产2万吨超导电炭黑项目和年产5万吨粗蒽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年产1.5万吨酚醛树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现有6条产品生产线均实现满负荷生产,炭黑品种也由初期的8种增加到了目前的近30种,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产业链条将不断延长,激发“链”式效应,迸发强劲发展活力。

图片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特色产业也在培育壮大。

在中蒙俄特色贸易区,来自33个国家的80多种展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顾客大开眼界。市民不仅可以到这里进行现场体验,也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播等方式下单商品。中蒙俄特色贸易区负责人李永丽介绍说:“中蒙俄特色贸易区致力于让乌海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多个国家的特色商品,方便又便宜。”

图片

该项目总投资9800万元,总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包含冷库仓储、特色商品展销、快递物流等多个子项目,可容纳150户商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将重点打造“一带一路”大宗货物物流枢纽、进出口贸易体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智能冷链仓储物流聚散地和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示范区,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推动海南区成为我市外贸和内销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进入新阶段、融入新格局。海南区坚持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区之基、立区之本,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延伸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全力建设“两大基地”,推动工业由大到优、由优到强,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进动力。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