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多元解纷实效 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海勃湾区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海勃湾区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融合打造多元解纷阵地,让群众“一扇门进出”、纠纷“一揽子调处”、矛盾“全链条化解”,实现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海勃湾区坚持将矛盾多元调处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依托既有场所,优化调整内部区域布局,建成1600平方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按照前端综合受理、统一分办,后端分类化解处置的闭环流程,在中心设置“无差别综合受理区”和“多元化解区”,一站式化解全区矛盾纠纷。7个镇(街道)按照“4+X”功能和“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矛调分中心(站),力争“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为全面做好诉前调解工作,海勃湾区积极探索非诉讼纠纷解决新路径,重新组建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入驻海勃湾区人民法院,聘用2名具有国家法律资格的人员和9名具有调解工作经历的人员做为专职调解员,22名有法律基础的人员做兼职调解员,破解法律援助专业人才缺乏、法律援助宣传难以常态化的难题。

为及时、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海勃湾区实施村(社区)“首调”、镇(街道)“会调”、区级“联调”的三级调处模式,推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工作体系,现已设立婚姻家庭、物业、问题楼盘、道路交通等14个专项调解室,配套警务室、微法庭、线上调解、司法确认室等,为化解“诊疗”行业领域纠纷提供规范、便捷、高效渠道。

海勃湾区实施线上线下联动,线上,依托“海区e家”移动终端小程序为载体,以联动共治为枢纽,建设群众诉求(12345)受理处置直通车、矛盾纠纷排查直通车等本地化部署“联动群组”,形成区级职能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体系;线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海勃湾区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督查办法》,推动矛盾纠纷“一网排查、多方协同、闭环处理”,推进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为推进案(事)件“受、导、分、调、仲、诉”全流程数据化协调管理和闭环处置,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海勃湾区在矛调中心建设“智慧矛调”平台系统,设置纠纷录入、纠纷分配、纠纷跟踪、代办纠纷等功能,动态掌握矛盾纠纷案件纠纷来源、纠纷类型、纠纷状态、风险等级等内容;通过“智慧矛调”平台系统对全区矛盾纠纷事件进行全流程可视化展示、态势感知分析、Top纠纷类型和属地比对,对重点事件进行实时预警;以“周报”“月报”等形式,围绕矛盾纠纷诉求化解数据,从矛盾纠纷类型、受理数量、办结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推动形成集线上线下流转办事、动态管理、调度指挥、预测预警、精准决策于一体的区域社会治理“智慧矛调”体系。

海勃湾区建立矛盾纠纷“排、分、调、处、评”闭环处置流程,依托线上“智慧矛调”平台系统分层、分级、分类别流转交办,形成“群众求助-窗口受理-系统派单-矛盾调处-司法确认-评价回访”的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和严密的工作链条;完善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健全《海勃湾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综合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机制(试行)》《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进驻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8项工作制度,实施网格常态排查、村社每日响应、镇街每周梳理、区级每月研判工作机制,推动区域矛盾“发现得早、研判得准、处置得好、控制得住”。

海勃湾区将持续以“平安建设示范区”为“总”、以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为“纲”,下好平安建设“先手棋”,打好平安建设“主动仗”,全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将矛盾消解于未发,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毕晓敏)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