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十一:企业创新“加油站” 人才成果“孵化器”

■不忘重托 勇毅前行

本报记者 路静

小发明、小创造“接地气”,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技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高精尖”,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技能大师领衔、技术能手组队、师徒结对开展“头脑风暴”、技术攻关,创新路上“各显神通”,优势互补……近年来,我市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积极营造学技术、善钻研、能创新的浓厚氛围,鼓励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科技攻关等技术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彰显更大作为。

10月27日,记者来到乌海能源公司机电实验室参观大师工作室。今年5月31日,苗继军技能大师工作室、蔚志恒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这里揭牌成立。

科技创新团队简介墙上,乌海能源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苗继军、蔚志恒以及26名从事采煤、机电、智能化专业的技能骨干和技术能手名列其中。他们组成企业科技创新“智囊团”,担负着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组织技术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培养更多高水平技能人才等职责。

去年至今,由这两个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参与的科技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8项。其中,《千万吨级工作面高可靠性安全开采保障技术及装备》和《带式输送机及输送带纵向撕裂智能在线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如今,大师工作室已逐步成为乌海能源公司科技创新示范平台。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乌海能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八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我将带领工作室科技创新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煤矿智能化建设中,注重科技成果的取得、转化与应用,为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贡献力量。”技能大师苗继军说。

一种GW4型隔离开关触指拆装工具的研制、一种基于PLC控制原理切割圆形密封胶垫的工具、一种便携式小电流接地测试仪……在乌海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智维创新工作室,多项创新成果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活跃的检修技术革新活动,激发出一线职工的奇思妙想和劳动智慧,小发明、小创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电网检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

智维创新工作室拥有成员26人,平均年龄35岁,下设继电保护组、变电检修组、高压试验组、油务化验组和直流仪表组,涵盖了修试管理处检修工作的所有专业技能人才。该工作室围绕电网检修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展转化和应用,积极申请自主创新专利,并组织职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走出了一条以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岗位成才、团队建设为目标的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建成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1个,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创新工作室2个,取得创新成果86项,实现经济效益5600余万元;乌海市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与创新工作室共享研发平台,配备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仪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保障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在创新工作室的孵化和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我市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深化。

截至9月底,我市建成创新工作室56家。其中,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9家,市级创新工作室47家。

相关推荐

评论

获取更多评论